![]()
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心系家国,不仅为促进中国科技事业进步和中外科技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关心科普和科教工作,通过发表演讲、接受访谈以及撰写文章等多种方式,为传播科学新知辛勤付出。
经杨先生同意,《科学画报》多次刊载先生的演讲和采访录音。本次选登1986年第8期刊载的一则杨先生清新隽永的对谈小品,以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千古!
杨振宁谈3P
杨振宁
《科学画报》1986年第8期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我想可以归纳为三个P。
一个是眼光(Perception),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抓住不放;
再一个是坚持(Persistence),看对了要坚持。爱因斯坦在1908年看准了,他决定作出一个很大的对称性的方程式来解释引力。经过了7~8年的努力,在1916年才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最后一点是力量(Power),即要有能克服困难,闯过关的力量。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眼光,能坚持,而且又有很大的力量的话,那么我想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
1986年第8期原刊版面
![]()
1993年第11期刊载
杨振宁先生演讲的原刊版面
![]()
2015年第2期刊载杨振宁
先生学生回忆恩师文章
人物小传
杨振宁(ChenNingYang,1922年10月1日—2025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字伯瓌,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前为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杨振宁先生主要从事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研究。1954年与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与巴克斯特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新方向。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爱因斯坦奖章、玻戈留玻夫奖、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
订阅2026年《科学画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