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起,一场围绕半导体领域关键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跨国风波持续发酵,从最初的商业纠纷逐步演变为涉及多国政府、国际规则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事件。
这场被舆论称为“安世大劫案”的事件,不仅暴露了跨国投资在地缘政治下的脆弱性,更将中荷之间的商业分歧推至国际舞台中央,引发巴西等国主动介入,荷兰则因被指滥用国内法而陷入外交被动。
![]()
当巴西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方就安世半导体收购案作出解释,而荷兰则因在事件中的角色被推上风口浪尖,面临国际舆论的“公开处刑”之际,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下技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安世半导体收购案
安世半导体前身是荷兰恩智浦(NXP)的标准产品部门,2017年被中国闻泰科技以26.8亿美元收购,成为首家中国控股的西方半导体企业。
![]()
安世主营功率半导体,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及消费电子领域,其客户包括特斯拉、博世等全球巨头。
2021年,安世进一步扩张,以6.34亿欧元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NWF),试图强化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然而这笔收购迅速引发争议,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介入审查,最终要求安世剥离NWF 86%的股份,理由是该厂生产的碳化硅(SiC)芯片可能用于军事领域,尽管安世妥协出售部分股权,但事件已为后续风波埋下伏笔。
![]()
2023年,巴西政府突然宣布对安世在巴业务展开调查,指控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敏感技术”,并要求中方就收购案的“潜在安全风险”作出说明。
与此同时,荷兰因在安世收购恩智浦部门时未充分审查技术转移问题,被国际媒体批评为“监管失职”,陷入舆论漩涡。
![]()
巴西的指控
巴西的介入并非孤立事件,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巴西近年来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化,2022年发布“半导体振兴计划”,承诺投入200亿雷亚尔(约40亿美元)建设本土产业链。
安世半导体在巴西设有研发中心,主要生产低压功率器件,供应本地汽车及家电企业,2023年8月,巴西联邦警察突查安世位于圣保罗的工厂,查封多台设备,并带走数名高管协助调查。
![]()
巴西政府的指控核心有两点,安世通过收购恩智浦部门获取了巴西企业未掌握的“先进封装技术”,可能威胁本土产业安全,安世与巴西军方合作研发的功率模块被用于军事通信设备,存在技术泄漏风险。
尽管安世否认所有指控,强调其技术均符合出口管制规定,但巴西外交部仍于2023年10月正式向中国驻巴使馆提交外交照会,要求中方“提供安世收购案的详细技术转移路径及安全评估报告”。
![]()
巴西的强硬态度背后,是多重利益的交织,一方面,巴西希望借机推动本土半导体企业崛起,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另一方面,巴西与美国在“印太经济框架”(IPEF)下的合作日益紧密,美国曾多次施压盟友限制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巴西的行动或为向美国示好。
此外,巴西国内部分政客将安世案与“中国渗透论”挂钩,试图通过炒作安全问题巩固选民基础。
![]()
荷兰的困境显现
与巴西的“主动出击”不同,荷兰在此次风波中更多扮演了“被动挨打”的角色,作为安世半导体的“诞生地”,荷兰在2017年批准闻泰科技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部门时,仅进行了常规的反垄断审查,未深入评估技术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23年,随着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荷兰的监管漏洞被国际媒体曝光,而批评焦点集中在两方面。
![]()
一是荷兰未对安世收购案启动《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FDI Screening Regulation),该条例要求成员国对涉及关键技术的外资收购进行安全审查。
二是荷兰在出口管制方面存在“双重标准”,其光刻机巨头ASML被严格限制对华出口极紫外(EUV)光刻机,但安世收购恩智浦部门时,荷兰未对相关技术(如功率半导体设计软件)实施同等管控。
![]()
面对舆论压力,荷兰政府被迫采取补救措施,2023年9月,荷兰经济事务大臣米奇·阿德里安森斯宣布,将修订《国家安全与投资审查法》,扩大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审查范围。
同时,荷兰要求安世提交自2017年收购以来所有技术合作项目的详细清单,并派驻监管团队进驻其奈梅亨工厂。
然而这些举措未能平息争议,国际媒体仍指责荷兰“事后诸葛亮”,损害了欧盟作为“技术主权倡导者”的信誉。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
现在“安世大劫案”的升级,正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引发连锁反应,从巴西到荷兰,从商业纠纷到政治博弈,事件的核心已超越单一企业,转向对全球技术分工体系的重构。
在供应链层面,安世的困境加剧了车规级半导体的短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汽车芯片交付周期仍长达26周,安世因调查导致的部分生产线停工,进一步推高了博世、大陆集团等客户的采购成本。
![]()
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统计,若安世在巴工厂长期停产,全球低压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供应将减少5%,价格可能上涨12%。
在地缘政治层面,事件强化了“技术阵营化”趋势,美国正推动建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 4),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先进半导体供应链外,而中国则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2023年国产功率半导体市占率已提升至35%。
![]()
安世案中巴西与荷兰的立场分化,暴露出中间地带国家的困境,既希望从技术竞争中获益,又担心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国际规则层面,事件凸显了全球投资审查机制的碎片化,目前,欧盟、美国、中国均建立了外资安全审查制度,但标准不一、执行力度差异显著。
安世在巴西与荷兰的不同遭遇,反映出各国对“国家安全”定义的弹性空间,也为未来跨国并购埋下更多不确定性。
![]()
结语
“安世大劫案”表面是企业控制权之争,实则是全球科技主导权、产业链安全与规则话语权的深层博弈。
荷兰的法律手段虽短期得利,却损害了其作为开放投资目的地的长期信誉,中国的反制彰显战略定力,但也加剧了全球产业的不确定性。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谁赢下这场博弈,而在于能否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稳定、互信的全球产业合作新秩序,否则今日的“安世”,或将只是未来更多“技术劫案”的开端。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