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抢着买中国车,因这两点无人能做到,超越欧美已是必然
最近逛海外汽车论坛,总能刷到老外们的“怨念帖”:“为了等辆中国SUV,我放弃了预约半年的宝马”“隔壁邻居买了国产油车,现在全街区都在问链接”。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飙到640万辆,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车出口就超150万辆,欧洲成了最大目的地。
很多人以为老外图的是大屏、冰箱这些“表面豪华”,但真正让西方老牌车企慌神的,是背后像四维图新这样的“隐形冠军”。
![]()
这群玩家把中国市场卷出来的技术,做成了老外无法拒绝的“硬通货”,从四轮车卷到两轮车,从座舱芯片卷到高精定位,硬是把“性价比”玩成了全球竞争力。
座舱芯片玩套路,老外被拿捏得死死的
在智能汽车圈,智能座舱的核心是SoC芯片,就像电脑的CPU,中外大厂都在拼性能,但四维图新走出了条“反套路”路子。
旗下杰发科技的操作简单粗暴:把中国市场验证过的导航、娱乐、车控等核心功能打包,一股脑塞进芯片里,不搞隐藏收费,不玩功能“超前点映”,主打一个“所见即所得”。
这套路像极了餐饮界的预制菜,看似没那么“定制化”,却精准戳中了海外市场的痛点。
要知道,汽车芯片想全球卖,得过168个国家的合规认证,光是测试流程就能耗死小厂。
杰发科技的芯片早就把这些“门槛”踩平了,做到“合规芯片里我最便宜,便宜芯片里我最合规”。
这种策略的威力在出海数据里藏不住:旗下AC8015芯片出海占比高达50%,五代产品累计卖出超3亿颗,客户覆盖国内95%以上车企,连一汽奔腾的海外平台都专门找上门合作AC8025芯片。
2025年初,他们还和上汽联手把芯片、操作系统全套开源,连右驾习惯、多语种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等于把成熟的解决方案直接摆到了海外车企面前。
老外哪见过这阵仗?西方车企的芯片要么功能单一,要么加个功能就得加钱,中国芯片却像“自助餐”一样量大管饱。
有欧洲车厂工程师吐槽:“我们花两年验证的功能,中国芯片直接自带,价格还不到一半。”
四轮卷不动,开始薅两轮车的羊毛
中国企业的“内卷功力”从不会局限在一个赛道。
当四维图新CEO程鹏抛出“四轮车能智能,两轮车为啥不行”的问题时,一个新战场被炸开了。
这个想法看似天马行空,却踩中了巨大的市场蓝海:中国两轮车保有量4.5亿台,每年新卖8000万台,随着TFT液晶仪表渗透率预计2027年达50%,智能化升级已成必然。
![]()
杰发科技很快推出覆盖入门到高阶的融合仪表芯片方案,把防碰撞预警、高精导航这些汽车级功能,硬生生塞进了摩托车、电动车里。
更绝的是价格控制,依托四轮车芯片的规模化优势,两轮车智能方案做到了“白菜价”。
现在已经有车企试水:装上智能仪表的电动车能实时显示路况,带座椅加热的踏板车成了北方冬季爆款,连骑行码表都用上了四维图新的合规地图服务,填补了行业空白。
网友调侃的“自行车装智能座舱”其实不远了。
按照这个节奏,未来骑共享单车可能会收到导航提醒“前方50米有减速带”,外卖小哥的电动车能自动预警路况,说不定真能出现语音鼓励“蹬得不错,再加把劲”的趣味场景。
这种把高端技术下沉的能力,正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定位技术卷到厘米级
很少有人记得,四维图新的老本行是地图和定位,但这块“基本盘”早就被他们卷成了技术壁垒。
民用卫星定位精度不够?那就把能用上的技术全怼上:全国4000个基站补信号,惯性导航套件纠偏差,摄像头AI算位置,这套组合拳直接把定位精度拉到了“厘米级”。
这种高精定位已经渗透到生活各处:滴滴青桔的共享单车靠它实现精准还车,再也不怕停出电子围栏。
大连、济南的交警用它优化交通信号,济南快速路拥堵指数下降9.7%;甚至高尔夫球车装上后,能精准记录每杆的位置。
旗下六分科技的方案还适配了北斗系统,在低空经济、工业巡检等新场景里落地,成了机器人时代的“时空底座”。
在智能驾驶领域,这技术更是“刚需”。
车辆要知道自己在哪个车道,自动泊车要精准对准车位,都离不开高精定位。
四维图新把地图升级成“动态数据引擎”,能提前预警施工路段,减少对车辆算力的依赖,这种“先验传感器”能力,让10-15万价位的车型也能用上高阶辅助驾驶。
2025年的“芯生态”论坛上,杰发科技总经理毕垒透露,他们的SoC和MCU芯片都实现了“双破亿”出货,在智能座舱、两轮车智能化等场景全面落地。
从地图服务商到汽车电子龙头,四维图新的转型轨迹,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升级的缩影。
程鹏说过,四维图新要从“地图人”变成“汽车人”,未来还要做“AI人”。
这种不断进化的姿态,正是中国车企和供应商的共同特质。
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突破700万辆,但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规模,而是像四维图新这样的企业构建的“性价比防线”。
![]()
他们不搞花里胡哨的概念,而是把验证成熟的技术做集成、降成本、拓场景;不满足于单一赛道,从四轮卷到两轮,从汽车卷到万物互联;更不放松核心技术深耕,在芯片、定位这些“卡脖子”领域扎下根。
这种“龟兔赛跑”式的坚持,让中国车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
现在再看老外排队等中国车的场景就懂了:他们抢的不只是一辆车,而是中国产业链用十年“内卷”磨出的技术红利。
当芯片能全球合规,当智能能下沉到两轮车,当定位能精准到厘米级,中国制造自然能在全球市场上,走出一条别人追不上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