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农业水利博物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开馆,标志着兼具科普性、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农业水利文化展示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该馆是陕西省水利厅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联合建设的全国首座农业水利博物馆,其最终选址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二楼。
![]()
“古代农业用水发展,总体是从被动依赖自然降水到主动利用地表水,再到大规模开发、调控和管理水资源的过程。其背后蕴含着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演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主任王国晖介绍道。
该展馆分古代农业水利、近现代农业水利、现代节水科技、黄土高原区域治理以及生活节水等共五部分。展览从我国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代表性水利灌溉工程切入,对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水稻、水田和不同结构水井,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龙首渠、白渠、坎儿井,到现代由数据驱动的精准变量喷灌,具备纳米级空隙的微孔陶瓷根灌等高科技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现代技术的智慧水利等都逐一进行详解。
![]()
![]()
可以说,农业水利博物馆系统展示了我国从古到今对水资源利用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一部立体的中国水利史教科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和科学精神。
展馆在展陈中采用视频、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展示形式,展出文物包括农史文物、线装古籍、古代取水用水工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工作者使用的仪器设备等。
此外,馆内还有集12种现代节水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真水演示沙盘和黄土高原高标准农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体系沙盘。
![]()
![]()
农业水利博物馆不仅整合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陕西省内农业水利特色,更打造了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未来将实现从服务校园师生到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延伸,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农业水利的历史脉络与现代节水科技的发展现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农林博物院)坐落于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包括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等5个专题博物馆和蝴蝶园、树木园、中草药园、五谷园及多种植物种质资源圃等,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
![]()
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昆虫博物馆,是目前全球展览面积最大、展品最为丰富、展览档次最高、集成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昆虫学科普基地。
![]()
动物博物馆
![]()
土壤博物馆
![]()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预约信息
▶地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开放时间:
正常开园:10月11日至次年4月19日,9:00-17:00
延时闭园:4月20日至10月10日,9:00-18:00
▶闭园维护时间:
12月至次年2月底每逢周一闭园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方式: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进行预约
来源:文物陕西
编辑:祺瑞
责编:李 杉
审 核:若文
终审:赖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