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就要成为过去式了,马上就是11月了,而在11月7日,我们将迎来立冬节气。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它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古代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它不仅是时序轮转的标记,更藏着古人预判寒冬的智慧。比如农村的很多老人,现在还常会念叨着:“冷不冷,看立冬”,指的是立冬节气能提前预测一下冬季的雨雪多少!
![]()
那么,2025年的冬天雪多不多?过年会不会冷?实际上,老祖宗的农谚早有答案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立冬节气介绍,后面就开始冷了吗?
立冬是传统文化中冬季的起始,但并非立了冬就立刻严寒刺骨。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日照缩短、气温下降,万物开始进入休养状态。
不过由于地表还积存着夏秋的热量,初冬往往不会太冷,真正的严寒要等到冬至后,北方“水始冰、地始冻”的景象才会渐次铺开,南方甚至可能出现“十月小阳春”的温暖天气。
![]()
北方在立冬后陆续进入供暖季,而南方的寒冷则要等冷空气频繁南下后才会显现。
(2)“冷不冷,看立冬”,今年冬季立冬谚语咋说呢?
农谚是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结晶,其中关于今年冬季雨雪多少,会不会很冷,在民间就有四句老话流传,它们就早已为今冬气候埋下伏笔。
第一句是“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淋”,直白揭示了立冬降水与冬季雨雪的关联!
它的意思是说若立冬当天是晴天没有下雨,冬季可能晴朗为主,雨雪天气偏少;而若遇降雨,则雨雪可能偏多。这个虽然只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但是很多老人还是非常认可的,因为它的准确性还是十之八九!
第二句则是“立冬晴则冷,立冬阴则暖”,类似的还有“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这些谚语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出立冬天气晴好往往预示寒冬,阴雨则可能是暖冬的信号。
第三句是“立冬西北风,腊月雪封门”,通过风向预判降雪强度,西北风盛行时,腊月暴雪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
第四句谚语是“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这句谚语也非常的经典,很多老人都常念叨!它的意思是在重阳节当天是晴天,就看立冬节气了,如果重阳和立冬都是晴天,后面的冬季雨雪就少,多数都是晴天!但是其中一天下雨了,特别是立冬节气下雨了,就预示后面的雨雪多!类似的还有“立冬无雨一冬晴”!
这些农谚的预判,与现代气象分析不谋而合。国家气候中心指出,今年冬季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偏强,但全球变暖背景下整体气温仍可能偏高,呈现“前暖后冷”的特点。
北方东北、华北等地降水偏多,容易出现阶段性强降雪,而南方则可能偏旱。
至于过年期间(正值后冬),冷空气活动进入主要阶段,强寒潮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概率会感受到“三九四九”的严寒。
不过农谚终究有地域局限,比如南方冬季气候受台风等因素影响,与北方规律不尽相同。就像村里的老张说的:“老祖宗的话八成准,但现在更信手机里的天气预报”。
同时,立冬是“补冬”犒劳自己的时节,也是为寒冬蓄力的起点。无论农谚如何预判,今冬“冷暖起伏大”的特点已明确。备好冬衣,关注实时预报,方能在寒冬里安然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