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
2050年,地球上每5个新生儿就有2个出生在非洲。可在这片“最年轻大陆”,每4片纸尿裤里就有3片缺席,每10位孕妇里就有9位吃不到一粒叶酸。
然而,人口红利只是门票,真正的财富故事,藏在“如何把裂缝变成金矿”里。
市场潜力:全球40%儿童来自非洲
非洲是全球最年轻的大陆,6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新生儿数量占据全球总量的57.1%。
其中,尼日利亚作为核心市场,2024年年新生儿达810万,出生率38.57%;刚果、埃塞俄比亚等国出生率均超30%。
据测算,至2030年,这片大陆每年将迎来超5000万新生儿——相当于每年“生出一个半北京”。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每5名儿童中就有2名诞生于非洲。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2028年,非洲婴儿卫生用品市场将破52亿美元,增速位于新兴市场前列。
![]()
![]()
与旺盛生育力形成反差的是,非洲母婴用品渗透率仍处于全球洼地。
“尼日利亚纸尿裤渗透率仅25%-30%,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
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西非、东非增速最快,年复合9%-11%,但客单价不足0.3美元/片;南非、北非增速虽缓,客单价却高出40%-60%。
城乡差异更为尖锐。拉各斯、内罗毕的商超已陈列进口高端拉拉裤,而百公里外的村落仍依赖传统布尿布。
然而,“有”需求不等于“好”供给,人口红利只是门票,真正的竞争在于如何弥合缺口。
消费升级:从“买得起”到“买得好”
非洲母婴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数字原生代父母驱动的消费革命。
25-35岁年轻父母群体正推动市场从“价格敏感型”向“品质追求型”转变,安全性和功能性成为核心购买决策因素。
“44%南非父母选择纸尿裤时优先考虑‘包裹性’和‘敏感肌适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活跃,许多年轻父母通过网络进行品牌抉择。Huggies和Pampers等国际品牌通过官网育儿指南深度触达用户,构建专业信任感,成为新手父母的重要知识来源。
消费升级趋势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品类扩张特征。基础母婴用品之外,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专业护理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正在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肯尼亚连锁药房Goodlife与瑞士DSM合作的婴幼儿维生素D3+K2滴剂,6周售罄10万瓶,其中70%订单来自郊区年轻母亲,印证了健康消费的下沉潜力。
尼日利亚Helium Health与Mamalette推出的"BabyCheck"小程序,90天吸引12.4万母亲注册,完成4.8万次付费问诊,成功印证了年轻父母对便捷、专业健康管理服务的强烈需求。
![]()
![]()
当品牌与安全成为决策首要权重,价格已退居第二屏——Jumia 调研显示,67%的肯尼亚妈妈愿为“欧盟标准”支付20%-40%的溢价。
“以前只敢买2美元的基础款,现在更愿意为无棕榈油配方多花这5美元,宝宝的肠胃不会说谎。”
当“买得起”被“买得好”取代,非洲母婴市场进入品牌溢价窗口期——谁能将信任转化为品牌的核心壁垒,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母婴品牌如何真正扎根非洲?
母婴用品要在非洲扎根,品牌必须同时交出“本地化”与“品牌分层”两份答卷。
对此,乐舒适用六年时间示范了答案——2018年起,在8国自建44条生产线,年设计产能纸尿裤55.78亿片、卫生巾25.69亿片。
这一布局显著降低了关税和物流成本,使乐舒适产品定价较国际品牌低40%,通过“薄利多销”抢占市场。
“Softcare纸尿裤单片8.7美分 vs 帮宝适18-25美分。”
同时,乐舒适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本地化创新。
针对非洲新生儿平均体重(2.7-3.0kg)和湿热气候,乐舒适将M码腰围缩小2cm、腰贴加宽1.5cm,并开发透气防红臀专利材料以应对湿热气候。
此外,品牌采用多品牌矩阵与价格分层,覆盖全消费层级。
主品牌Softcare以医院渠道专注城市女性和中产家庭,主打“敏感肌适用”“透气性”,贡献公司主要收入。
子品牌Veesper用简包装攻克下沉市场,区域品牌Maya则凭借防沙尘特性在东非实现95%复购率。
“Maya的防沙尘贴太懂我们了!过去沙尘暴一起,孩子大腿根常被磨红。用了Maya后,沙子不再钻进腰贴,娃能安心在背上待着。”
![]()
![]()
渠道方面,乐舒适复制传音控股的“三级经销体系”,将批发商拆分为180个区县代理,要求摩托车队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摩托车每周都准时来补货,连我们这种只有 20 户人家的小村也能买到。”
同时推行“单片销售”模式,使月收入50美元的家庭也能周期性购买。
目前,其终端网络覆盖30国超2800个零售点,2024年纸尿裤市占率20.3%,稳居非洲第一。
今年6月,乐舒适斩获“肯尼亚最受欢迎护理品牌”第一名,印证了本土化策略的有效性。
当全球品牌还在用标准化产品试探非洲市场时,乐舒适已用“在地化创新”书写了新的商业范式——本地化生产让价格可及,分层品牌让需求各得其所,最后一公里由摩托、单片与信任共同完成。
如何在夹缝中挖出高利润?
未来,非洲母婴市场最大的挑战不是市场竞争,而是系统摩擦。
过去 24 个月,奈拉、先令贬值20–35%,导致进口原料成本瞬间拉高,而本土销售回款却以本币为主,利润被汇兑吃掉。
政策层面,尼日利亚2024年将纸尿裤进口关税从20%提升至35%,并强制执行SONCAP认证;类似贸易壁垒正在东非国家酝酿,进一步抬高市场准入门槛。
当成本与合规双向挤压,机会藏在“高毛利、低渗透”的细分里。
营养干预首当其冲。南非、摩洛哥等国的孕妇营养补充剂渗透率不足10%,叶酸、DHA等产品客单价达8-12美元/月,毛利空间肉眼可见。
孕产妇复合微量营养素(MMS)每投入1美元即可减少29%婴儿死亡率,回报高达37美元,尼日利亚与马拉维已将其纳入公卫试点。
产后康复中心连锁正跑出模型。南非和埃及中产女性愿意为产后盆底肌修复支付300-500美元/疗程,单体康复中心可在6个月内实现成本回收。这种服务模式可复制至内罗毕、拉各斯等都市高端社区。
功能性童装是第三个缺口。含permethrin微胶囊的防蚊连体衣、UPF50+防晒斗篷,东非父母愿溢价40–60%,且复购周期短。
非洲母婴市场既非简单的“人口红利”故事,也非“下一个中国”,而是高摩擦环境下的增量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