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国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将带来什么影响?|资本市场

0
分享至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我国央行 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这凸显央行灵活调控思路,既回应政策协同要求,亦为市场注入信心,有助于改善债市环境,配合财政发力,同时补充银行长期流动性。

近日,我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此前该操作因债市风险累积于2025年1月暂停。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原因是债市运行企稳、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需协同财政政策发力并补充银行流动性,直接影响体现在稳定市场预期、平滑资金面波动,并可能替代降准功能。

预计央行将于今年四季度买入规模为0.7万亿至1万亿元的国债,主要用于对冲2024年累计买入的1万亿元到期国债(截至2025年9月已到期6600亿元)。可能通过大型银行间接买入短期国债,避免直接冲击市场;期限或从1年内扩展至3—5年,以稳定收益率曲线。

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原因

债市环境改善。年初暂停操作是因为国债收益率单边下行(10年期一度跌至1.6%),市场供需失衡、风险累积。当前收益率已回升至1.8%以上,期限利差走阔(如10Y-1Y利差超35bp),市场回归理性。

与此同时,股市走强(上证指数已突破4000点),引发债基赎回压力,重启操作可阻断“赎回→债市下跌→更多赎回”的负反馈循环。

配合财政发力。今年四季度政府债净融资预计约1.7万亿元,叠加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待发行。央行购债可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落实四中全会“宏观政策适时加力”要求。

补充银行长期流动性。今年仅降准一次,银行面临“缺长钱”压力(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达1.67%)。通过购债投放基础货币,可替代部分降准功能,缓解年末流动性季节性紧张情况。

维持央行国债持仓规模。去年买入的1万亿国债陆续到期,央行持有量从2.88万亿元降至2.22万亿元。重启操作可保持央行资产端稳定,符合“建设强大中央银行”目标。

对市场影响几何

债市方面,短期提振情绪,中长期影响偏于中性。消息公布后,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行3-5bp(如30年期主力合约涨0.55%),市场解读为政策宽松信号。操作规模预计0.7万亿—1万亿元,可能以“从大行购入短债”为主,避免直接冲击二级市场。利率趋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若收益率下行过快,央行可能调整操作节奏。

流动性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降准功能。购债可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资金,降低年内降准概率(11-12月MLF和逆回购到期3.6万亿,流动性缺口仍存)。但若购债规模不足,降准仍是一个选项。

政策协同上,强化财政货币联动。购债直接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压降融资成本。同时增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助力金融机构提升做市能力。

促进股债市场的平衡。在股市走强背景下,为避免债市资金过度流失,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此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凸显央行灵活调控思路,既回应政策协同要求,亦为市场注入信心。当前债市安全边际提升,但趋势性机会仍需观察增量政策与经济数据匹配度。

编辑 | 王茅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清华金融评论 incentive-icons
清华金融评论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
6044文章数 146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