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媒体炸锅了,
为啥?
因为中国终于亮出了稀土这张王牌,而且玩法比美国还狠!
![]()
根据彭博社的爆料,现在德国企业想从中国进口稀土,得先乖乖交出自家核心数据——包括供应链细节、客户名单、甚至产品设计图纸。这下可把欧洲整不会了,一边骂骂咧咧说中国“经济胁迫”,一边身体很诚实地提交申请。德国经济部官员嘴上说着“深感忧虑”,手里却连张像样的反制牌都打不出来。
![]()
![]()
为啥美澳有矿却要求中国?
很多人好奇,澳大利亚稀土储量明明不少,美国也有矿,咋还得看中国脸色?答案藏在三个“卡脖子”壁垒里:
首先是产量上的硬优势,中国占了全球70%的稀土原矿产量,相当于全球每10吨稀土里,有7吨是从国内挖出来的。
可能有人觉得“有矿就行”,但事实是,光有原矿连门槛都摸不着,更关键的是第二重技术壁垒。
![]()
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都攥在咱们手里。
这可不是简单的“提纯”,而是涵盖了探矿、开矿、粗加工,再到氯化溶矿、萃取拆分单一金属的全流程技术。
![]()
就拿萃取拆分来说,17种稀土元素性质极其相似,要把它们一个个分开,精度要求堪比“在沙子里挑芝麻”,其他国家没个十几年钻研根本搞不定。
不仅如此,我国还补上了最关键的人才短板,筑牢了第三重壁垒。
![]()
2025年6月出台的新规里,直接要求稀土研发专家上交护照,未经专门审批根本没法出境,就连正常的技术交流都得逐项报备。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之前就有美日企业开高薪挖人,还明着要工程师带技术参数和磁体配方当“投名状”,现在这道禁令一出台,想靠偷人才偷技术的路彻底被堵死了。
这三重回护下来,就算美澳挖得出原矿也没用。
![]()
中国稀土的管控
之前就有不少西方媒体说中国管控稀土是“突然出手”,这其实是没看懂背后的布局。
我国的管控从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按“立法+管制+审查”的逻辑步步推进。
4月的出口管制,直接把钐、钆等7类重稀土列入管控清单。
![]()
因为这几类稀土是实打实的“军工级资源”,既能造导弹的制导系统,又是高端新能源电机的核心材料,一旦流入敏感领域,直接威胁国家安全。
紧接着在6月就收紧了人才出境审批,这步棋正好补上技术外流的漏洞。
![]()
不光是不让专家随便出国,连企业给境外提供稀土技术支持都得报备,从源头切断海外企业靠中国技术快速扩产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7月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落地,把稀土管控彻底纳入法律框架,之前的管制措施有了法律背书,这下做事更能“名正言顺”。
管制和立法之外,审查机制的创新更是把漏洞堵得严严实实。
![]()
现在实行“半年一批次重新审查”,企业想进口稀土,不光要报数量,还得说清“谁用、做啥、卖到哪”,连下游客户名单和未来产能规划都得交上来。
更绝的是堵死了“第三国再加工”的空子。
不管稀土转了几手,只要源头是中国,或者用了中国的提纯工艺,都得接受审查。
![]()
这种精准打击有多狠?
德国车企最有体会。中国要求提交供应链细节、客户名单甚至未来三年产能规划,大众、宝马秒妥协,那些硬撑的企业直接生产线停摆。
德国政府喊了半天“经济胁迫”,翻遍政策工具箱也没招,澳大利亚产量不够,加拿大提纯技术不成熟,只能被动认栽。
![]()
西方联盟的“纸老虎”
眼看德国陷进去,西方急着抱团。
欧盟开紧急会议,喊着要建战略储备、跟美澳合作采矿,结果全是纸面方案。
欧盟为了应对稀土问题开了好几次紧急会议,最后只拿出“建立战略储备”“跟美澳合作采矿”这些空泛的方案,连具体的时间表和预算都没有。
![]()
主要原因就是核心卡在了本土开采上,欧盟也有稀土矿,但是因为本土环保组织闹得太凶,勘探设备刚进场就被围堵,政府根本不敢批准。
而且就在两年前启动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本来想着降低对华的依赖,没想到新能源产业需求倍增,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反而越来越高。
![]()
眼看欧盟靠不住,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进行对抗中国稀土主导权,但实际上成员国都心思根本不在这里。
日本想要借此机会争取美国对日本大米、牛肉的关税豁免,而印度更是担心美国会跟巴基斯坦进行合作,澳大利亚“嘴”上说着反制,私下却悄悄增加对华稀土出口。
![]()
毕竟稀土出口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真跟中国断了合作,本国财政得少一大块收入。
更讽刺的是,连牵头的美国自己都离不开中国稀土,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要2.4吨稀土,本土根本供不上,还得偷偷买中国加工的产品。
![]()
西方的双标
过去几十年,他们用技术和资源卡中国“脖子”的时候,压根就没提起过公平交易。
没想到,轮到中国的稀土合规审查,他们便集体“破防”。
彭博社将德国车企交数据、过审查说成向北京交出商业机密。
![]()
更讽刺的是,荷兰ASML一边靠着中国稀土造光刻机,一边跟着美国限制对华出口,现在中国收紧对稀土的管制,ASML立马慌了,坦言长期断供根本扛不住。
更荒诞的是西方稀土企业的市值泡沫。
MP材料、莱纳斯今年市值涨了170亿美元,总市值240亿,可全球稀土市场年营业额才65亿,完全是脱实向虚。
![]()
说白了,这是美国政府在托底,不仅买股权,还把钕镨氧化物采购价定成现货价的2倍。
想想当年的钴、锂,政策一退潮就暴跌,这“愚人金”早晚要现原形。
可能有人忘了,十几年前中国还在贱卖稀土原矿,“工业黄金”按普通石头价卖。
![]()
现在彻底变了,从“原料出口国”成了“规则制定者”,这才是最关键的转变。
花旗银行预测,2026年全球稀土需求增长12%,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贡献70%增量,稀土的战略价值只会越来越高。
![]()
西方想摆脱依赖?难!建全产业链得砸巨资,还得10-20年时间,远水救不了近火。
而且就算技术跟上,供需矛盾也解决不了——2026年全球稀土需求要涨12%,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占了70%的增量,稀土的战略价值只会越来越高。
![]()
结语
从德国高管的自嘲到西方联盟的散架,这场稀土博弈撕开了全球产业链的真相:谁掌握核心资源和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过去西方主导规则,现在轮到中国推动“对等合作”,这从来不是“胁迫”,而是产业权力的正常再平衡。
未来1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产业爆发,稀土的戏份只会更重。
西方与其搞双标、吹泡沫,不如好好坐下来谈合作,毕竟合作共赢才是全球产业链的长久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从德国高管的自嘲到西方联盟的散架,这场稀土博弈撕开了全球产业链的真相:谁掌握核心资源和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过去西方主导规则,现在轮到中国推动“对等合作”,这从来不是“胁迫”,而是产业权力的正常再平衡。
未来1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风电产业爆发,稀土的戏份只会更重。
西方与其搞双标、吹泡沫,不如好好坐下来谈合作,毕竟合作共赢才是全球产业链的长久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