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如灯,感恩《中国作家》伴我成长
陈新
![]()
2025年10月29日,《中国作家》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出席并致辞。“人民艺术家”王蒙出席并发言。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主持。
张宏森表示,《中国作家》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影响,40年来深受广大作家和读者信赖。《中国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导向,牢记“国之大者”,团结凝聚广大作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热切关注现实、深情书写人民,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为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鼓与呼,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
王蒙在发言中表示,回望《中国作家》40年来的发展经历,很丰富也很有趣味,其中有困惑也有突破,有困难也有支持,有一时的争论,也有圆满的处理,这些回忆在今天都成了文坛佳话。新时代,我们的文艺工作也有了新的气象,这是令人非常高兴的。希望《中国作家》能珍惜几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做出更多对文学发展、对“十五五”规划前景有利的事情。
《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介绍了杂志创刊40周年工作概况。40年来,《中国作家》团结凝聚了一大批老中青作家,奖掖扶持文学新人,逐步确立了厚重扎实、兼收并蓄的刊物风格,一步步成长为汇聚名家佳作、托举新人成长的“文学重镇”。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作家》将继续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聚焦打造文学精品,主动应对传播格局变化,持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杂志的社会影响力,以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对时代的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再续华章。
——摘自2025年10月29日中国作家网,作者罗建森
![]()
十余年来,我以笔为犁,在《中国作家》这片文学阵地上耕作不辍,累计发表了约50万字的作品。这些文字,既是我个人创作的印记,也是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的真诚回响。
![]()
![]()
•《废墟中绽放的不屈之花》(2013年第6期,中篇报告文学),于地震发生后的断壁残垣中书写生命的坚韧;
![]()
![]()
•《我上辈子是中国人》(2016年第9期,中篇报告文学),以真挚笔触传递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膜拜和尊崇,发表后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并收录于散文集《绵延的光芒》;
![]()
![]()
![]()
•《阳光跳跃在拉萨古城》(2017年第10期,中篇报告文学),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黄国辉先生主编的《格桑花盛开的地方》一书中,该书荣获西*自治区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
![]()
![]()
•《九寨祥云》(2018年第9期头条,长篇报告文学),作为当期头条发表,《中国作家》还专门为此作召开了研讨会;
![]()
![]()
![]()
•《雪峰兀立》(2019年第7期,中篇报告文学),受中宣部指派采写,后收录于由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朝全先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军姿如山》一书中;
![]()
![]()
•《时间凝华的美》(2019年第11期,中篇报告文学),将时光淬炼成永恒,收录于散文集《绵延的光芒》;
![]()
•《一飞冲天》(2024年第11期头条,长篇报告文学),以饱满深情记录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的壮丽征程;
• 新闻报道《陈新长篇报告文学〈九寨祥云〉研讨会举行》(2019年第2期封三),见证作品发表后的温暖回响。
值《中国作家》创刊40年之际,谨向《中国作家》的各位主编、编辑老师致以最深的敬意与感谢。是你们以温暖的扶掖促进我的每一个进步。这份知遇之恩,如灯塔指引,如清泉润笔,永远照亮我前行的文学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