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小时候看《武装特警》《女子特警队》,就觉得特种兵、特警特别酷,那时候就偷偷立志,长大了要么当特种兵,要么当特警。”提及从警初心,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击攻坚大队大队长宋清罡回忆起儿时往事。如今,这位1986年出生的山东汉子,已从荧幕前的追梦少年,成长为铁骨铮铮的“急难险重”排头兵。8年军旅经历、12年从警生涯,他抓获1100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参与排爆130余次,研发多项实战装备专利,用铁血与智慧守护着沂蒙大地的平安。
刑侦剧点燃特警梦
宋清罡的特警梦,始于童年荧幕上的英雄形象。“小时候哪懂什么陆军、海军,就觉得穿军装、警服的人特别帅。”他笑着回忆,《武装特警》里队员冲锋陷阵的画面、《重案六组》中民警破案的专注,在他心里埋下了“守护正义”的种子,“那时候就一个念头:长大了要当最‘酷’的兵,最‘牛’的警察。”
![]()
这份执念,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的奋斗轨迹。2004年,18岁的宋清罡如愿入伍,却未能直接走进梦想中的特种部队,他被分配到一支负责全国机动任务的武警机动师。“刚到部队时有点失落,觉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特种兵生活。”但失落很快被韧劲取代,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就算不是特种兵,也要用特种兵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机动师的5年里,他跟着部队“全国跑”,参与过打击猖獗走私、处置爆炸事件等多种任务。“越是危险的地方,我越想去,总觉得这样才对得起小时候的梦想。”这段全国机动的经历中,他曾长期驻守新疆,也正是在这里,迎来了人生的关键转折。
特战尖兵用“秒”熬
武警部队曾从3000多人中选拔精锐组建特战大队,宋清罡抓住了这次机会。“3000人先选出100人,再经过半年集训筛选出30人,淘汰率极高。”他至今记得集训的日子:“那不是按天过,是按秒过。一天24小时里,18个小时在训练,剩下的时间连吃饭、睡觉都觉得不够。”
高强度训练不断突破身体极限。两人对抗对打时,被摔在空中的感觉“像半天才能落地”,累到极致时,咬着一口方便面没咽下去就睡着了,嘴里还下意识保持着咬合动作。集训中有人因伤退出,有人主动告别,“好几次想放弃,可一想到‘这就是我想要的特种兵生活’,又咬牙坚持下来。”
![]()
凭借这份坚持,宋清罡从队友中脱颖而出,成为30名特战队员之一。在新疆特战大队的3年里,他留下了多个亮眼的射击成绩,还刷新了武警新疆总队300米特种障碍纪录。“机会和能力缺一不可,机会没来时,只能靠训练把能力练到最强。”这是他在部队悟到的道理,也成了后来的人生信条。
是“拼命三郎”也是“特警全才”
2013年3月,27岁的宋清罡通过公安部与武警总部联合招录,从部队特招至临沂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报到当天,他还没来得及去宿舍,就跟着时任副支队长高立峰出任务。“支队长说‘带你去见识见识’,我穿着便装就上了车,到地方才知道是抓聚众赌博的。”
![]()
那天,他跟着队友“一口气抓了不少人”,刚回单位就接到第二个任务——抓捕一名已闻声潜逃的嫌疑人;傍晚,第三个任务又接踵而至。“第一天就出了三次任务,累得倒头就睡,却觉得特别踏实。”
此后12年,宋清罡成了临沂特警的“拼命三郎”:2021年2月,费县发生持刀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潜逃至雪山岩洞。他主动请缨,在仅容一人匍匐的岩洞里躲过凶手刀刃,果断开枪将其击毙;2022年7月,兰山区一小区有人持枪打穿防盗门,他用自研的“甲级破拆法”,14秒打开房门,开门后迅速判断局势,第一个冲进去控制嫌疑人——此时嫌疑人距自制猎枪仅一步之遥。
“破拆法是我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宋清罡解释,以前抓捕常找开锁公司,但考虑到开锁人员的安危,他便在闲暇时研究锁具:“危险的事不能让老百姓上,我就自己琢磨,从低分贝开锁到暴力破拆,练了无数次才定下‘14秒标准’。”
不仅如此,他发现制式阻车钉存在“笨重不灵活”的问题,便在铁链上焊上车钉,研发出“手提式阻车装置”,该装置获国家专利,阻拦嫌疑车辆的成功率达100%。“没什么别的爱好”的宋清罡就这样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头,研究出多种破拆、排爆等专用设备。
铁血之下柔情藏
12年从警生涯中,宋清罡抓获1100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其中300余次任务涉及危险、暴力人员;在爆炸案现场拆除7枚炸弹,销毁战争遗留炸弹300余枚;巡逻中救助120余名群众,从死神手中夺回23条生命。可这些“战绩”,他很少跟家人提起。
![]()
“以前不宣传,家里不知道我干这么危险的活。”他语气里带着愧疚,“说了只会让他们担心,帮不上忙还添乱。”后来事迹被报道,家人每次打电话都反复叮嘱“注意安全”,他总安慰:“我经验丰富,知道怎么在危险中保护自己,你们放心。”
如今的宋清罡仍冲在一线,带领“山鹰突击队”处置急难险重任务。他还将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成果,参与共同编写《警械与武器实战规范应用教学训练参考》等3部教材,赴全国10余所院校送教,培训1万余人次,300余名学员成了各地特警骨干。
“有一次在雪山搜捕时,马家山顶村的杨大娘给我们送棉衣、鞋垫,说‘孩子们别冻着’,那一刻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宋清罡说,沂蒙精神里的“党群同心”,是他直面生死的勇气来源,“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永远是第一个冲上去的特警。”
从荧幕追梦少年到“全国公安机关实战大练兵标兵”,从新疆特战队员到临沂“百变金罡”,宋清罡用坚守证明:所谓英雄,不过是把初心藏在铁血里,把百姓放在心尖上,在每一次生死考验前,选择“再往前一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