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金黄的稻田里机器轰鸣,王大爷站在地头,看着联合收割机把饱满的谷穗脱粒、装袋,直接就过磅卖给了赶来收购的粮贩子。旁边年轻的侄子不解地问:“叔,以前咱们收了粮食都要拉回家晒干、扬净,存起来慢慢卖,现在咋割下来就直接卖了?”王大爷笑着摆摆手:“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这么卖既省心又划算,谁还愿意费那劲往家拉。”
![]()
王大爷种了四十多年地,最清楚以前收粮的辛苦。早年间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工割稻、脱粒,忙活大半个月才能把粮食收完。拉回家后还要找一块平整的场地晾晒,白天翻晒、晚上收堆,遇上阴雨天还得担心粮食发霉发芽。晒干后还要扬净杂质,装进麻袋存到粮仓里,之后再等着粮价上涨,一点点拉去粮站卖。“那时候收一季粮,人累得脱层皮,还得占着家里大半个院子,老鼠、麻雀还来偷食,损耗不少。”王大爷回忆道。
变化是从十年前开始的。村里通了柏油路,联合收割机直接开进田里,收割、脱粒、清选一步到位,粮贩子带着磅秤在田头等着,粮食刚脱粒就过磅称重,当场结算现金。王大爷第一次尝试田头卖粮,发现不仅省了晾晒、运输的功夫,损耗也少了很多。“以前拉回家晾晒、搬运,至少要损耗5%,现在直接卖,颗粒归仓,还不用花运费,请人帮忙的工钱也省了。”
![]()
更让农民们愿意当场卖粮的,是粮价的稳定和收购渠道的畅通。以前粮食存家里,总想着等粮价涨点再卖,可往往等了大半年,粮价也没涨多少,反而要承担仓储的风险。现在国家有最低收购价政策,粮贩子的收购价也透明公道,田头收购价和粮站差不了多少。而且粮贩子上门收购,省去了农民拉粮去粮站的麻烦,尤其是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几千斤粮食自己运输既费油又费力,田头直接交易省时又省力。
村里的种粮大户李大哥,今年种了两百亩水稻,全部都是收割后当场卖给了收购商。他给侄子算了一笔账:“如果拉回家,需要租场地晾晒,每天请两个人翻晒,工钱就要两百块,晒三天就是六百块;运输费还要两百多,加上仓储的损耗,算下来至少少赚一千多块。现在当场卖,这些钱都省了,还能马上拿到现金,转头就能用来买化肥、农药,准备下一季的耕种。”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劳动力不足。以前收粮需要全家齐上阵,晾晒、扬净都需要人手,现在年轻人不在家,老年人根本忙不过来。田头卖粮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机器收割加当场售卖,老两口就能完成秋收,不用再麻烦子女回来帮忙。
王大爷说,现在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心”了,从播种、施肥到收割,都有专业的服务队伍,粮食销售也不用愁。“以前种粮是看天吃饭、靠力挣钱,现在是靠科技、靠政策,田头卖粮就是最好的体现。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去附近的农产品加工厂打零工,多赚点零花钱。”
![]()
夕阳下,最后一袋粮食过磅成交,王大爷揣着沉甸甸的现金,脸上乐开了花。从“拉粮回家存”到“田头直接卖”,这小小的转变背后,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收购渠道的畅通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现在的农民来说,种粮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差事,而是省心、划算、有奔头的营生,这或许就是他们不再把粮食拉回家的真正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