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应对国际合规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本文以2025绿色供应链(无锡)高峰论坛的实践研讨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案例分析与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绿色供应链转型的驱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识别出外生驱动机制与内生驱动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转型的核心动力。外生驱动包括国际法规壁垒与市场准入、产业标准协同与政策引导;内生驱动则源于企业构建品牌韧性、降低运营成本与获取差异化优势的战略需求。论文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包含“战略层-运作层-协同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整合性框架,并通过论坛中沃尔沃、宜家、中国长城等企业的典型案例,剖析了在碳排放监测、清洁能源应用与“链主”责任传导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绿色转型已从“可选题”转变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而“链主”企业在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协同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后,本文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价值链重构中的机遇与“中国方案”的贡献,为后续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提供了方向性启示。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ESG;驱动机制;链主企业;可持续转型;多案例研究
一、引言
随着欧盟《供应链尽职调查法案》、美国《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案》等国际法规的相继出台,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与合规变革。供应链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毛细血管,其绿色化、低碳化与可持续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倡导,而是关乎市场准入、成本控制与品牌价值的核心商业战略(Seuring & Müller, 2008)。在此背景下,2025年9月16日于中国无锡举办,2025绿色供应链高峰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多方代表,为观察与解析这场转型的前沿动态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田野”。
2025绿色供应链(无锡)高峰论坛是一场旨在推动中国和瑞典企业更好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工业绿色转型,有效借助企业社会责任完成供应链绿色转型的高级别国际会议,由瑞典驻华大使馆等机构联合主办,并有多位瑞典驻华外交官出席并主持活动,凸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协作色彩。其于2025年9月16日在中国江苏无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的举办,主要基于全球供应链正面临的绿色转型趋势,其核心目标是探讨这一趋势对商业实践的影响,并为业界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它汇聚了国际国内政府官员,企业界品牌商、供应商及学术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供应链管理行动。论坛不仅关注政策解读和理论研讨,在产业层面推动了技术和方法论的进步,聚焦实践与合作更侧重于产业的落地实践与国际合作的对接,也对社会范围内可持续理念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以下结合本届论坛,探讨其在产业和社会层面的具体价值与影响。
二、论坛基本概况
(一)举办时间:2025年9月16日
(二)举办地点:中国江苏无锡
(三)论坛主题:"绿色转型、全球可持续商业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
(四)组织单位: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瑞典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等瑞典驻华大使馆专业机构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作为论坛的主要执行单位,承担了本届论坛核心议题策划,论坛的整体举办事宜的统筹、会议组织和现场服务等。
(五)会议规模:论坛邀请中国长城科技集团、中信泰富特钢、沃尔沃、宜家、H&M、斯堪尼亚、光大同创等70余家产业链供应链典型实践企业,瑞典驻华大使馆、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瑞典上海总领事馆、中电标协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ESG可持续发展中心、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再利用促进中心、普华永道、安永、深圳希道、荷兰领事馆等组织、学术及第三方知名机构,瑞典可持续商业与创新Mikael Anzén大使,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肖彬副局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张宏图理事长,瑞典外交部亚洲司处长Oscar Berger先生,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Annika Hahn-Englund,副领事David Jallow先生等国内外政产学研用代表100余人莅临本届现场,参与了相关交流与互动。
三、论坛核心内容
论坛旨在聚焦工业绿色转型最新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及瑞典可持续商业最新发展及实践,采用解读全球及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商业政策,分享全球绿色供应链及企业社会责任与ESG标准和标准化建设研究、企业典型实践案例,核心焦点议题现场圆桌政产学研用对话及探讨等形式,围绕供应链碳排放监测与管理(从链主角度如何管理供应链),企业供应链绿电、绿色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应用与实践,通过业界专家、品牌商、供应商及行业协会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的分享,紧密围绕当前企业绿色转型中的关键挑战,从“绿色供应链标准与认证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责任溯源的供应链管理与全球可持续实践”“中国绿色能源政策及市场的最新进展”“全球ESG变革与供应链可持续治理研究与实践”“从零碳的绿色设计,发现新型工业化的未来”等五大主题,探讨了绿色转型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为企业供应链绿色实践和管理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法研究和管理实践参考。
四、论坛价值与影响
(一)论坛的特色与价值
1.多元化的交流形式:论坛通过全球及中国绿色转型政策解读、全球绿色供应链及ESG标准研究、企业典型实践案例分享和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2.汇聚业界领先实践:论坛邀请了众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卓越实践的企业进行分享,包括沃尔沃、宜家、H&M、斯堪尼亚、中国长城科技集团、中信泰富特钢等。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管理实践参考。
3.促进技术与管理实践交流:企业分享在供应链碳排放监测、绿电、绿色热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同行提供了可行的转型路径。平台还促成了品牌商、供应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如SGS、普华永道、安永)的直接对接。
4.挖掘了品牌价值和问题,绿色供应链转型不再仅仅是应对监管的合规成本,更被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构建绿色、韧性的供应链,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并塑造负责任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差异化优势。也揭示了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例如初期投入成本高、多层供应链协同难度大、国际标准不统一且更新频繁、数据收集与追溯存在实际困难等。这些挑战的识别,为未来行业协作与技术攻关指明了方向。
5.推动标准化与协同发展:探讨了全球绿色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与ESG标准和标准化建设,为产业向全球标准组织提供了一份具备研究和实践价值的参考框架和实践指南。
6.强化产业链韧性:论坛通过各方研究和实践分享,为企业给予了风险提示,引导了企业从合规履责转向战略赋能,从品牌端增强了整个产业链应对环境风险和市场波动的能力。
(二)社会影响
1.凝聚可持续发展共识:论坛汇聚了国际组织(如瑞典驻华大使馆、荷兰大使馆等)、政府机构(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学术界(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智库等)和企业界代表,强化了各方对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共同认知。
2.推动"中国方案":作为论坛核心支撑单位的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中电标协社责委),长期组织开展中国企业的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推动中国长城科技集团、中信泰富特钢等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分享了中国企业在品牌端和供应链端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供应链实践,为全球社会责任治理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来自中国本土的经验和参考,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三)区域示范效应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论坛落地无锡,与当地工业绿色转型政策相呼应,展示了无锡高新区在ESG产业创新(如成立ESG产业创新中心)和绿色制造(拥有多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厂)方面的成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示范。
五、论坛深层价值
除了以上列出的直接价值,这次论坛还揭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趋势和启示:
一是“链主”企业的关键角色:论坛多次强调从“链主”(如沃尔沃、宜家等大型品牌商)角度管理供应链碳排放。这预示着,未来绿色竞争将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核心企业将通过其采购标准和影响力,将环保要求传递至上下游无数中小企业,从而带动整个网络的绿色升级。
二是绿色转型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论坛内容紧密关联了欧盟《供应链尽职调查法案》等国际法规,这明确提醒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社会责任,而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保持市场准入的强制性要求。早期布局绿色转型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三是重塑品牌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论坛提示中国企业应把握好当前全球经济变革和中国制造业崛起之际,准确锁定全球可持续商业大局未定,潜心中国大本营,卓力构建以社会责任为核的技术创新与产供链品牌管理模式,推动和借力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准则,重构全球贸易格局与价值体系,引领全球价值链。
总而言之,2025绿色供应链高峰论坛通过搭建平台和多元化深层次分享政产学研用各界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于企业而言,现在需要思考的不再是“是否转型”,而是“如何借助这些日益成熟的工具和生态,更快地完成转型”,借助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供应链中国实践的标准化准则,实现企业品牌全球化价值跃迁。(王连升)
![]()
作者简介:
王连升,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战略合作部部长、研究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金融专委会创始委员兼副秘书长,广东省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企业社会责任专委会副会长,证券日报特约评论专家。自2019年入职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耕社会责任(CSR、ESG)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责任追溯等)及政产学研用媒利益相关方的CSR影响,绿色金融与产业实践应用、新型工业化与品牌影响力提升等领域,支撑完成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撑专项、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社会责任热点问题跟踪研究支撑专项、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支撑专项、工业和信息化合规体系建设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合规监管工作推进试点专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化工作专项等课题40余个。发表诸如《绿色金融与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矛与盾》等学术研究80余篇。主导参与或编制如《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存储设备》等绿色制造多项行业关键标准。主编《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报告》行业报告6本。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产业研究突出贡献者”“2022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年度突出贡献者”“2024、2025年度全球电子协会亚洲标准委员会杰出服务服务个人”“2025全球电子协会中国ESG杰出个人”等行业奖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