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多所“双一流”高校官网显示,2026年多个硕士专业的统考招生名额大幅缩水,降幅超过50%,其中包括河海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多个专业。突如其来的“缩招”,让不少备考已久的考生感到进退两难。事实上,依据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5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仍在逐年扩大。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有序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那么,考生们强烈的“缩招”感从何而来?在许多考生看来,正是今年推免生比例的增加,“挤占”了留给统考生的机会。
![]()
事实上,近年来,研究生“推免”赛道确实在不断扩张。今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新增67所推免资格高校,这是教育部时隔八年再次“开闸”。本轮新增后,全国已有超过430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许多名校,尤其是“985”“211”高校,不断提高推免生(保研)的招生比例。这意味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统考)招生的名额被相应挤压。对于顶尖高校的热门专业,推免生甚至能占到招生总额的50%以上,留给统考生的机会自然大幅减少。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也并非高校的随意之举,而是国家教育政策、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教育部和高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清退不合格研究生、加强论文抽检等。在“严进严出”的导向下,高校在招生时也会更加谨慎,宁缺毋滥。推免生通常来自更好的本科院校,科研潜力和综合素质相对更受认可。因此,高校倾向于通过推免来提前锁定优质生源。此外,据相关报道,教育部曾明确要求,未来新增的硕士招生计划主要用于专硕,目标是到2025年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毋庸置疑,研究生统考断崖式“缩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考研变得更难了。以前可能380分能稳进复试,现在400分也可能被刷。调剂机会也越来越少,大量高分考生可能无学可上。因此,考生需要更加理性地评估自身实力和目标院校。盲目冲击名校热门专业的学硕,风险极高。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是冲击顶尖名校还是求稳报考双非,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
总之,研究生统考断崖式“缩招”,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阵痛。广大考生务必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多元规划,客观认识考研只是人生选项之一,不是唯一出路。在全力备考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关注春招、秋招、考公、考编等其他机会,避免“一条道走到黑”的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