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既为接续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更坚定的信心、更从容的底气。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回望“十四五”,云南省经济转型成“形”起“势”,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从2018年的2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3万亿元,2024年达3.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11万元/人。民营经济占比和产业投资占比大幅提升,分别从2020年的46.5%、26.7%提高到2024年的53.3%、52.1%,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1%。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云南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显著提高。同时,“三个定位”建设成果丰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8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4个边境幸福村的建成,让边疆地区更加繁荣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绿色生态成为云南的亮丽名片;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中老铁路的开通成为我国直抵东盟、联通欧洲的战略通道,更是为边境口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凡事预则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的战略价值在百年变局中愈发凸显,在RCEP政策红利推动下,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中老铁路通车三年运量持续攀升,云南从“边陲末梢”向“开放前沿”跃迁。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升级、人口老龄化加速等挑战交织。对于云南而言,这既是巩固“十四五”发展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云南面临的重要课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规划的谋划部署,备受关注的在于其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回应历史之问。对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今年9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六个“坚持”既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征程的战略擘画。方向已明,站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将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锚定“3815”云南现代化战略发展目标,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从“一五”到“十四五”,我国正是凭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迈上新征程,全省上下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三大经济”的优势,推动资源经济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园区经济的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增强口岸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云南投资兴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历史的画卷,在接续奋斗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砥砺前行中书写。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投身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云岭大地行稳致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特约网评员陈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