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农民又立大功!德州62岁农民种出4.26米高的,1棵结136个

0
分享至

今年金秋,德州62岁的程木兴成了村里的明星,他没进过实验室,却闷头搞出了大事。

他种出的棉花,株高4.26米,单株结铃136个,产量是普通棉花的几十倍,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

这个没有高学历的农民,凭什么完成了一次农业奇迹?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又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快来看,老程头家那几棵‘怪树’!”一个村民的喊声,打破了山东德州这个小村庄的宁静。

乡亲们闻讯赶来,站在程木兴家的地头,一个个都看傻了。

这哪里是棉花,分明是一片挂满了云朵的小树林!

最高的那棵,用卷尺拉直了量,足足4.26米,主干粗壮得像小树,枝头上挂满了毛茸茸的白色棉桃,远看真像挂着一盏盏小灯笼。



程木兴本人身高1.68米,站在这棵“树”旁,刚到它的腰窝。

他想摸到最顶端的棉桃,得颤巍巍地爬上4米高的梯子。

更让人咋舌的是产量,普通棉花一棵结十来个棉桃就算不错了,可程木兴这6棵“棉花树”里,长得最壮的一棵,分了四个大枝,居然结了足足136个棉桃!

乡亲们围着看,有人开玩笑说:“我的天,要是全国棉田都种上这玩意儿,估计咱们的棉被衣服都得跌价了!”



这奇景背后,是程木兴长达七年的坚守与摸索,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着这几棵来之不易的“宝贝苗”。

这“棉花树”可不是天生的,而是程木兴用一套“笨办法”硬生生“磨”出来的。

说它“笨”,是因为这方法没有半点高科技的色彩,全靠一双手、一双肉眼,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傻劲儿。

要问这“笨办法”到底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最传统的杂交和回交育种。



程木兴用大白话解释:“这就像给棉花‘找对象’!”“有的棉花长得壮但产量低,有的产量高却容易生病,让它们‘处对象’,后代里就有可能出现既壮实又高产的!”

这个“找对象”的过程,就是杂交,把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

可杂交出来的后代性状不稳定,有的好有的坏,这时候就需要回交。

回交更讲究,就是让杂交出来的好苗子,再跟它的“父母”或“祖父母”那一方“处对象”,相当于把优秀的基因更稳定地传下去。



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耗费心血。

这背后,是程木兴长达33年的田间经验在支撑。

没有这33年的积累,他根本不可能从茫茫棉海中发现那棵与众不同的“天才”杂株。



那是在2019年,他在鲁棉37号的大田里巡查,一眼就相中了那棵鹤立鸡群的苗子,他当时就觉得这苗子“有劲儿”,说不定能整出点名堂。

这“觉得有劲儿”的直觉,就是33年经验炼成的火眼金睛。

从那天起,程木兴就和这几棵“棉花树”杠上了,天不亮他就钻进田里,拿着放大镜似的眼神,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记录高度、分枝数、结果量,一棵一棵地进行筛选。

长得慢的、结铃少的、抗病性差的,全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淘汰掉,只留下最优秀的“种子选手”继续培育。



有时候,一年辛苦忙完,选出来的苗子还不如去年,他心里也难免犯嘀咕,老伴劝他歇歇,他夜里头却翻来覆去,嘴里念叨着:“就差那么一点儿,就差那么一点儿……”

这种执着,就是旁人眼里的“傻”,也是程木兴眼里的“倔”,更是他口中那股子“中国农民最宝贵的东西”。



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搞智慧农业,田里跑着无人机,电脑上控制着浇水施肥,比人还聪明,比人还精准。

可程木兴用的,却是最老土、最笨拙的办法。

这“快”与“慢”的对比,“智”与“拙”的反差,恰恰揭示了当前农业发展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过度崇拜了“显性知识”,却忽视了那些无法用数据量化、无法用代码复制的“隐性知识”?



程木兴的成功,就是对这种偏见最有力的回击。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才是真正懂作物的人!”

农民一辈子扎根田间,天天围着作物转,作物的脾气习性、生长需求,他们摸得比谁都透。

这种源于实践的智慧,是任何实验室、任何大数据都无法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从田里摸索出的好品种、攒下的老经验,常常能给农业科研人员指新路子,让科研少走不少弯路。

在德州,像程木兴这样的“土专家”并非个例,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从前辈许德明,到如今的程木兴,从高产田的创新,到如今棉花树的突破,德州棉农的奋斗精神在一代代传下去。

程木兴培育的棉花树,核心价值远不止于高和壮,更在于它强大的抗病性和耐盐碱能力。



我们都知道,普通棉花在盐碱地或者病虫害多的地方很难长好,大片土地因此只能撂荒。

中国是棉花种植大国,新疆、山东、河南是主产区,但土地资源有限,盐碱地、沙土地的改良利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程木兴的目标,正是想从这“棉花树”里,选育出抗病性更强、更耐盐碱的新品种,让棉花能在更多不同的环境里生长。

秋风再次吹过果园,一排排高耸的“棉花树”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代代棉农的智慧和坚守。



看着这些在秋风中摇曳的“棉花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农民七年坚守的成果,更是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希望。

如果说每个农民都是一颗种子,那他们用双手和汗水浇灌出的,就是咱中国农业最牢靠的根基。

程木兴的心声很朴实:“想把咱中国棉农的路子拓宽,受点累算啥!”“只要能帮到大家,干一辈子都值!”

这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它道出了一线奋斗者的最大心愿,也彰显了一种最可贵的品质:利他。

他不是为了自己家多收几包棉,他最大的心愿,是把这些年培育出来的好苗子推广开去,让更多棉农受益。

现在,棉花树的性状还在稳定中,老程天天记数据、筛品种,想着再培育几年,把最优良的基因留下来,等到时机成熟,推广开去,让盐碱地也能结出雪白的棉桃。

到那时,棉农的收入能多起来,普通人能穿上更好的棉衣,这才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



程木兴和他的“棉花树”,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伟大,也看到了农村的希望。

这样的“土专家”,值得我们每个人点个赞!

有些人觉得,创新都在高楼大厦里的实验室,其实很多农业的希望,就在土地里、农民手上。

正是这些扎根土地的农民,用汗水和坚持,一点点把农业推向前。



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没有高学历,但他们懂棉花、爱土地,也敢“折腾”。

这股劲头,恰恰是咱中国农业发展的根和魂。

只要有这样的农民在,咱中国的农业路就永远不会断,未来一定会越走越宽。

棉花树的背后,是一位农民七年的坚守,是德州棉花的创新传承,也是咱中国农业的希望。



程木兴的成功,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一场将“只可意会”的经验,转化为“可以言传”的成果的生动实践。

未来,那些能将一线智慧系统化、科学化的人,将成为各行各业最稀缺、也最宝贵的资源。

在你我身边,是否也有这样“不起眼”的专家?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并珍视这些散落的宝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粟裕汇报作战计划,毛泽东很惊讶:你打算一次性消灭450万蒋军?

粟裕汇报作战计划,毛泽东很惊讶:你打算一次性消灭450万蒋军?

大运河时空
2025-11-01 19:03:57
刘亦菲一字马标准吗?似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的,至少我是练不了

刘亦菲一字马标准吗?似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的,至少我是练不了

白宸侃片
2025-11-03 12:38:33
换了三套房才知道,“地暖”和“暖气片”哪个更好,幸亏没选错!

换了三套房才知道,“地暖”和“暖气片”哪个更好,幸亏没选错!

家居设计师苏哥
2025-11-02 10:39:34
8个月前洪金宝还有点念想,冯淬帆这一走他的愿望彻底实现不了了

8个月前洪金宝还有点念想,冯淬帆这一走他的愿望彻底实现不了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1-02 10:52:47
俄罗斯有多穷?莫斯科有多富?| 地球知识局

俄罗斯有多穷?莫斯科有多富?|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2025-10-28 20:28:17
中国斯诺克单日1胜4负!丁俊晖第3轮对手确定,肖国栋周跃龙陪跑

中国斯诺克单日1胜4负!丁俊晖第3轮对手确定,肖国栋周跃龙陪跑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3 19:36:49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39健康网
2025-10-28 19:30:54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一度吞掉世界9成囤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一度吞掉世界9成囤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次元君情感
2025-11-03 15:47:46
“辞职看世界”的女老师,10年后成这样:黯然回乡,老公已分开

“辞职看世界”的女老师,10年后成这样:黯然回乡,老公已分开

热风追逐者
2025-10-24 01:15:03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个人养老金没成……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个人养老金没成……

家传编辑部
2025-11-03 12:16:38
突破耐久极限?一辆特斯拉Model S被曝行驶260万公里

突破耐久极限?一辆特斯拉Model S被曝行驶260万公里

手机中国
2025-11-03 10:03:04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南宫一二
2025-11-03 10:50:43
不找矮个、不找穷人!31岁网球名将公开择偶标准,要求附银行流水

不找矮个、不找穷人!31岁网球名将公开择偶标准,要求附银行流水

往史过眼云烟
2025-11-03 14:24:12
网友分享:你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看完笑到飞起!

网友分享:你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看完笑到飞起!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9-29 00:05:12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百态人间
2025-10-31 14:43:12
刚刚公布:广东最新消费券来了

刚刚公布:广东最新消费券来了

珠江时报
2025-11-03 12:34:54
今年谁能有他猛!拿到亿元合同,当上球队老大,有望入选全明星

今年谁能有他猛!拿到亿元合同,当上球队老大,有望入选全明星

球毛鬼胎
2025-11-03 16:17:33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建军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3 11:13:13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眼泪博物
2025-08-22 18:21:23
张靓颖这下估计后半辈子都跟辣菜说拜拜了。

张靓颖这下估计后半辈子都跟辣菜说拜拜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03 18:15:03
2025-11-03 22:28:49
流史岁月 incentive-icons
流史岁月
千古兴亡,带你读懂历史沧桑
418文章数 2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头条要闻

郑丽文公开表态愿意访问大陆100次:要来解决2个问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真我GT8 Pro阿斯顿马丁F1限量版外观公布:车队同款激情柠撞色+银翼徽标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