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特朗普用他最熟悉的方式在“真相社交”平台发布了一道命令:美国将正式重启核试验。
这一刻,中国最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坦率地说,特朗普的这道命令并不意外。过去几个月,他在公开场合多次暗示“美国不能继续用冷战遗产来吓唬新一代的对手”。
但真正将“核试验”四个字写进总统命令,并且在中美领导人即将会晤的几个小时前抛出,这种精心挑选时机的打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核战略本身的范畴。
![]()
特朗普在声明中用了词汇极其狠辣的措辞。他称美国是“全球最强核国家”,俄罗斯“勉强第二”,而中国只是“遥远的第三”。
但他话锋一转,警告称“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迎头赶上”。这种既打压、又预设对手崛起路径的表态,并不是出于事实本身,而是刻意制造一种“必须先下手为强”的紧迫感。
回顾过去十天,俄罗斯连续完成了两项震动全球的战略武器试验。首先是10月21日试射成功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
这种导弹的最大特点是近乎无限的射程和几乎无法预测的飞行路径。15小时长时间飞行,绕过任何防空系统,这是一次对传统导弹防御体系的公开挑战。
其次是10月29日,普京宣布“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测试成功。这种深海核打击武器,号称可以引发“核海啸”,对港口城市和航母编队构成毁灭性威胁。
特朗普不是没看懂俄罗斯的信号,他只是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回应。在10月27日,他表面上批评俄罗斯的导弹试验“不合适”,但三天后,他便亲自揭开了美国的底牌。
![]()
核试验的重启,看似是对俄罗斯的回应,实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双重博弈——既对外施压,也对内造势。眼下的美国,正承受着通胀、债务、移民等多重压力。
特朗普需要一个能转移国内视线的突破口,而“让美国重新核强大”,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口号。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他选择的宣布时机。
就在他发布命令的几个小时后,中美领导人在釜山展开了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
从表面看,会谈聚焦经贸合作、芬太尼管控和亚太安全,但特朗普显然不想带着“平等姿态”走进会场。他故意提前投下这枚“核震撼弹”,意在制造心理优势,迫使中方在谈判桌上让步。
但中国显然早已识破这套套路。事实上,早在去年特朗普提出“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的设想时,中国就明确拒绝参与。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核力量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战略,核弹头数量远远少于美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参与在当前结构下的三边谈判,无异于自缚手脚。
![]()
而特朗普的这次“出尔反尔”,恰恰印证了中国此前拒绝的正确性。他一边呼吁裁军,一边启动核试验,这种典型的“谈判陷阱”,本质上是为美国谋取不对称优势而设的圈套。
中国没有上当,也不会上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掉以轻心。特朗普这一决定,等同于撕毁了自1992年以来美国在核试验上的“自我约束”。
虽然美国至今尚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但三十多年来的事实中止,至少维持了某种战略克制。如今,这道防线已被特朗普亲手打破。
![]()
一旦美国重启核试验成为既成事实,其他核国家很可能被迫跟进。这种“被逼着更新”的趋势,正是中国最担心的局面。
中国的核政策一贯强调“最低威慑”,但最低威慑的前提,是战略环境的可控与规则的稳定。如果这一前提被美方主动撕毁,中国也将不得不进行战略再评估。
这就是特朗普决定的真正杀伤力,它不仅可能掀起一场新冷战的核竞赛,更可能迫使中俄等国家重新定义自身的战略底线。
![]()
而在亚太地区,这种不确定性尤为危险。当前,中美在南海、台海、东海等方向的博弈本就日趋激烈。
如果美方在核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压,那些原本可以通过外交协调管控的风险,很可能滑向军事误判的边缘。
这一次,中国不会被“谈判陷阱”所诱,也不会被“核讹诈”所吓。但这不代表中国会无动于衷。因为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而这一切,只因特朗普推开了那扇他永远不该打开的大门。
信息来源:特朗普下令:重启美国核试验 鲁中晨报2025-10-30 13:35山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