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8日清晨,肯尼亚夸莱郡上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航空事故。
据了解,这架注册号为5Y-CCA的小型飞机原定从海滨城市迪亚尼起飞,目的地是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asai Mara NationalReserve)的一个热门旅游地点。
很多梦想环游世界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地方,这片广阔的草原每年都会上演动物迁徙的奇观,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朝圣。
然而这架满载游客的飞机却在去游玩的途中坠毁,机上12人全部遇难。
这条航线在肯尼亚旅游业中颇为常见,许多游客为节省时间而选择搭乘小型飞机前往野生动物保护区。
当地居民说:“我们听见像雷一样的爆炸声,然后看到火光。整片山林都被烧焦了。”
等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这架飞机已经被烧成一地残骸,地面散落着融化的金属与旅客行李的碎片。
肯尼亚民航局在事故后的官方声明中确认,机上12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游客和机组人员。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当天向媒体确认,失事飞机上没有中国公民。
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外民众的部分担忧,但并未减轻整起事件带来的沉重感。
与此同时,24小时内,一架原计划从墨尔本飞往新加坡的新加坡航空客机在飞行途中出现技术问题,被迫返航。航班在返程前于空中进行了燃油释放操作,最终安全降落在墨尔本机场。
![]()
根据航班追踪信息显示,新航SQ228航班于下午4时51分从墨尔本机场起飞,随后在北部空域盘旋一段时间后决定返航。地面拍摄的视频可见,飞机在返回途中实施了放油程序。
新加坡航空方面回应称,由于飞机起飞后不久即确认需返航,为确保着陆时的重量符合安全标准,机组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了空中放油。
![]()
此事瞬间刷屏!
这架波音777-300ER客机于下午5时50分左右安全着陆,机上共有219名旅客及17名机组成员。
据了解,飞机放油是一种民航应急处置方式,通常在起飞后短时间内需返航而飞机重量超过最大安全着陆重量时采取。通过专门系统释放部分燃油,可避免过重降落对机体造成结构性损伤。放油过程一般在高空进行,以确保航空燃油在空气中迅速蒸发,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全球航空警示录,多起事故接连发生
肯尼亚的空难并非孤例,全球范围内近期发生了多起航空事故,凸显了航空安全持续面临的挑战。
5月2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机场附近,一架塞斯纳550轻型飞机坠毁,事故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
至少10栋建筑物在坠机事件中受损,多处房屋和车辆起火,现场火势猛烈,飞机燃油大量泄漏,大约100名当地居民被紧急撤离。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该机构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已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7月20日,一架飞机坠毁在Toowoomba西北部Oakey附近Devon Park的一个农场。
机上飞行员和副驾驶员均不幸遇难。
令人唏嘘的是,两人均被业界认为是备受尊敬、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
9月13日,一架水上飞机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东北部坠毁,机上四名乘客全部遇难。
唯一的幸存者是一名20岁的男性飞行员,他受了重伤但没有生命危险。
10月17日,澳大利亚西海岸旅游胜地,一架轻型飞机在Busselton Airport降落时坠毁,机上两名男子受伤。
紧急服务部门迅速赶往现场。
空难逃生自救指南
面对突如其来的空难,掌握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这可能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民航业内一直有着“黑色10分钟”的说法,即绝大多数空难发生在飞机起飞阶段的3分钟和着陆阶段的7分钟。
而事故一旦发生,留给机上旅客的逃生时间远没有这么长。
研究表明,失事后的一分半钟被认为是逃生的“黄金90秒”。
登机后的必要准备
许多乘客往往忽略登机后的安全讲解,但这些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关乎生死。了解飞机上的安全设备和逃生路线至关重要。
永远系紧安全带——即使在平稳飞行中,突发颠簸也可能毫无预警;而在坠机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很可能在机舱内被抛射撞击。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紧急情况下会下意识错误地尝试按按钮解开安全带,而不知需要打开插销。
座位选择与防冲击姿势
研究表明,幸存者在逃生时要走的平均距离约为7排座位。因此,选择距离紧急出口5排以内的座位可增加生还几率。
同时,最好熟悉至少两个紧急出口的位置,因为最近的逃生口不一定可用。
正确的防冲击姿势能有效减少伤害:小腿尽量向后收,超过膝盖垂线以内;头部向前倾,尽量贴近膝盖。这个姿势可以减少旅客被撞昏或脊椎受伤的风险。
带婴儿的乘客切记不要将婴儿抱在怀中,因为在冲击下婴儿很可能被抛离。
逃离时机的把握
飞机成功迫降后,旅客要立刻解开安全带逃离。研究表明,导致乘客死亡的原因往往不是撞击本身,而是撞击后引发的大火。
在事故发生90秒后,大火就会烧透飞机的铝合金机身。
因此,在成功离开飞机后,应迅速逃离到残骸的上风头区域,但不宜跑得太远,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肯尼亚民航局表示,相关部门已赶赴现场,事故原因仍在深入调查中。
航空事故调查往往复杂而漫长,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航空安全的重要性。
每一次起飞前的安全演示,每一个座位下的救生设备,都不应被忽视。
生还的几率往往取决于片刻的冷静与正确的自救措施,这些知识或许我们永远不希望用到,但必须了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