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摄影 杨涛
10月30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启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以《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深厚底蕴》为题,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向观众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深远意义。
“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数十个王朝,他们以国家形态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突出特性的文化载体。”卜宪群强调,王朝易代频繁与文明传承并行不悖,治理体系保持高度的统一性直至近代,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卜宪群
现场,卜宪群表示,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并非单纯的文化符号,而是文明形态的核心内核,深刻引导着国家治理、民族发展与个体行为。“中国历史上数十个王朝的更迭,并未导致文化断裂,反而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他以秦汉至明清的历史演进为例,指出这种延续性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脉相承——从先秦礼乐文明到汉代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再到后世儒释道融合、理学发展,价值体系始终在传承中创新,成为维系文明统一的“精神纽带”。
在国家治理层面,卜宪群认为,要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在他看来,价值体系与治理实践的深度结合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从先秦时期“宗法等级分封制与礼乐文明”奠定伦理基础,到秦代法家思想因功利主义导向而短暂兴衰,再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大一统”“天人感应”重构儒家理论,使其成为此后2000年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卜宪群称:“儒家思想并非唯一且一成不变的教条。”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儒释道并重、宋明理学的发展,始终体现着“传承中创新”的活力,“既扎根农业社会的现实土壤,又通过科举制度、律法规范等治理实践落地生根。”
“官方信仰与民间信仰互融,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都是‘和而不同’理念的实践。”卜宪群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为核心,阐释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深层逻辑。他解释道,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转化为制度创新,如唐代羁縻制度、清代改土归流等,通过柔性整合奠定“多元一体”的疆域格局。
“正是这种扎根历史、面向现实的特性,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演讲最后,卜宪群总结,中华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从先秦以来传承有序,广纳众采,博大精深,与时迁徙,不仅与治理体系相得益彰,更聚集了“中国特色”的永恒意义。
![]()
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现场
据悉,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围绕“保护文化遗产 赓续历史文脉”主题,同国内外重要文化组织机构、知名专家学者等深入探讨“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球共同理念,探讨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