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频发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从出口花生酱被退运到农户自榨油检出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防控工作面临新挑战。当前,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企业与监管部门应对风险的重要工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定性判断,助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一、高危毒素藏于日常:需警惕隐形健康风险
黄曲霉毒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 I 类致癌物的强毒性物质,其毒性显著高于常见有毒物质,也远超部分传统高毒农药。该毒素主要影响肝脏健康,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增加相关健康风险,较高剂量接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玉米、花生、花生油等粮油制品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污染载体。2023 年广西农户自榨油超标案例显示,存储条件不当会使毒素污染概率提升 37%。更需注意的是,这种毒素具有耐高温特性,普通烹饪方式无法将其破坏,只能通过提前检测实现有效拦截。
传统实验室检测通常需要 2-3 个工作日,等待结果期间,存在安全隐患的原料可能已流入生产环节,因此现场快速筛查成为食品安全防控的关键需求。
![]()
二、三步快检原理:胶体金技术实现高效筛查
当前主流的快速检测方案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纳米级胶体金标记特异性抗体,可针对性识别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整个检测过程无需专业设备支持,仅需三步即可完成:
- 专属前处理:根据粮油、调味品等不同品类,匹配对应的提取净化方案。例如针对酱油等发酵类产品,将使用专用试剂进行分层净化,有效消除基质干扰,提升检测准确性。
- 微孔精准上样:配套专用移液器控制取样量,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操作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 双线直观判读:5-8 分钟后即可观察结果,若对照线(C 线)与检测线(T 线)同时显现,即为阴性;若仅显现对照线(C 线),则为阳性。检测结果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限量标准要求。
![]()
三、实战验证:快速筛查筑牢安全防线
云南某中学食堂在原料验收环节启用快速检测方案,3 小时内完成 60 批次玉米筛查,成功拦截 3 吨存在安全隐患的货物,有效规避了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该检测技术的相关数据可对接监管平台,助力实现高效溯源,形成 “检测 - 拦截 - 溯源” 的闭环防控模式。
目前,此类快速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粮油加工厂、饲料企业、食堂及农贸市场等场景,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实现精准适配:其中粮食类检测下限为 5μg/kg,饲料类检测下限为 10μg/kg,均符合对应领域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温馨提示:本文含商业推广信息,产品检测结果仅作快速筛查参考,最终判定需以专业实验室检测结论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