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严凯
来源/太瓦能源
深度 ❖ 温度❖ 高度
10月19日,一场主题为《物理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的闭门科技会在北京举办。
作为东道主,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发表了演讲。他衣着黑色高领毛衣、灰色西服外套,自信地向台下数十位嘉宾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划时代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并清晰定义了“物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概念。
![]()
张雷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远景将倾力打造物理人工智能主导下的能源大模型,将其视为公司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并认为这是结束当前新能源行业“内卷”的重要路径之一。
“很多企业还是很习惯于比大小、重资产、讲规模,但在‘电量未必等于收益’的能源金融化大潮下,且愈加复杂的能源系统形态之下,怎么管理好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做好系统的优化管理更重要。不能够只是‘堆肌肉’,还要能够’长脑子’。”张雷说。
外界看来,他似乎又吹了一个“牛”。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要防范内卷式竞争,但这颗让无数从业者深受其害的“毒瘤”依旧被认为无解。
事实上,这位远景掌舵人过去20年吹过很多“牛”,也做过很多当时令人费解的决策。但在他的执掌下,远景总能在时代风口上先人一步,业务也从风机制造,扩展到动力电池、储能、绿色氢氨醇、零碳产业园等领域。
“一次是侥幸,两次你还会认为是运气,但过去那么多年,他吹过的‘牛’都基本实现了。”一位熟悉远景的人士称,他的思考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化。
作为远景的“船长”,张雷不仅要站在现在看未来,更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只有具备这样超前的战略思维,将吹过的“牛”都统统实现,巨轮才能够行稳致远。
01
闭门会现场,会场的布置与众不同。与会嘉宾可以舒服地坐在单人皮质沙发上来聆听这场事关能源行业未来的思想盛宴。
会后,张雷时隔多年接受多家媒体采访。采访中,他不时“即兴发挥”,用更为通俗的语言阐述他的最新见解。
“人工智能正在摆脱工具属性,从客体走向主体。我们不应再仅仅视其为工具,而应视是一个需要培育的、拥有无限潜力的‘孩子’,和能与之共创的‘同事’。”张雷说。
![]()
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互联网等超级生产力革命相比,人工智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跃升。AI具备了感知能力,可以做出复杂的决策,并以更高效率进化。
不过,当AI被重新运用到物理世界时,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语言模型在处理物理世界时存在一定“幻觉”,例如无法辨别因果关系。
要想消除这些“幻觉”,必须将数据智能与能量守恒定律、空气动力学方程、潮流计算等物理规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AI在真实物理世界可靠地发挥作用”。
而作为物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世界当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
在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早已成为既定蓝图,但新能源电力的波动性、间歇性又在现实中不断冲击能源系统的稳定性。
![]()
新能源系统的另一大变化是能源金融化正在加速。尤其是今年2月“136号文”发布之后,新能源进入了全面市场化阶段。
张雷认为,市场化的推进带来了能源行业的范式变革。
他以英国储能市场为例:当前英国的储能大单主要被金融、基金客户拿下,它们借助机器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开展能源交易,收益率可达12%-15%,远超传统能源公司5%-6%的收益率。
“这直接改变了英国储能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传统能源公司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张雷说。
但他同样认为,这些焦虑正是人工智能的机遇。这种“人类大脑已难以驾驭”的复杂巨系统,恰恰为AI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因为AI的超级能力能够在毫秒级处理海量数据、从万千头绪中发现隐藏规律、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化解人类在复杂能源系统和电力市场中的焦虑。
因此,张雷认为,未来的能源系统也将从当前的设备堆叠与组合,进化成由智能体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将由数以亿计的智能体构成,像珊瑚礁一样不断进化,其中的生产系统也会随之进化”。
不过,这场能源系统的进化并不会“姗姗来迟”,其速度可能会远超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再过一两年成就能够看到一个有个性的’初中生’,有独立思考能力,知识面还更广”。
很显然,张雷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而要想在这场颠覆式变革中抢占先机,远景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能源大模型。
![]()
在他看来,未来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装机容量和资产规模,转向“人工智能资产”的规模。这种变化还将成为终结新能源行业当前疯狂内卷的关键路径之一。
张雷认为,“内卷式”的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是因为企业之间已经陷入“比大小,拼肌肉”的思维定势。而物理人工智能主导下的能源大模型,有望终结这种恶性循环。
“衡量一家能源企业的实力,将不再看它有多少台风机、多少座电站,而是看它的大模型智商有多高、算力有多大、智能体数量有多少”。张雷说。
他还认为,这场从“物理资产”到“智能资产”的深刻转变,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而远景的宿命,则是成为一家能源系统公司。
02
事实上,张雷对于AI的思考一直在进化中。
今年年中,远景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他在开篇致辞中说:“在数字文明与能源革命交汇的浪潮中,当传统AI在虚拟世界中创造价值时,远景选择了一条更深刻的道路——将AI的深度学习能力注入物理世界的能源系统。”
![]()
张雷称,远景将AI的智慧赋予风电、储能、电网、零碳产业园等物理世界以感知、决策与进化的能力,推动非洲、南美、中东、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的能源系统从“高碳桎梏”向“零碳新繁荣”的跨越。
带着这些思考和实践,这位远景董事长最终在10月19日的闭门会上高度总结为“物理人工智能”。
闭门会上,远景首次发布了“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驱动的AI电力系统 ,以及远景伽利略AI风机、远景伽利略AI储能等技术和产品。
以远景伽利略AI风机为例。远景称,该风机以更灵活精准的发电策略和更高的可靠性,刺破行业痛点,为风电未来发展开辟新图景,引领风电行业进入物理人工智能应用新阶段。
据了解,从过年2024年开始,远景某平原示范风电场一半风机就已加装了“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智能控制平台模块。截至发布当天,AI风机较同风场未加装AI的风机收益提升了20.9%。这得益于精准预测和高电价交易,AI算法算力提升性能,以及全域多模态融合提前预警的共同努力。
这份成绩单幕后功臣便是基于“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与“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搭建的全域多模态感知平台、数字孪生平台、智能控制平台和设计演化平台。
在10月20日举办的北京国际风能展期间,远景又发布了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全球首个全生命周期供电、可离网运行的智慧交易型风储一体机。
![]()
该产品并非简单的“风机+储能+AI模型”,而是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借助“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充分激发风与储的协同潜能,在降低LCOE的同时提升发电量,通过智能交易提升投资回报率。
据测算,在AI风机和AI储能的协同下,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在传统风机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升整场收益20%以上,风储集成综合建设成本可降低10%以上。简而言之,就是用1+1<2的集成投入,实现1+1>2的协同价值。
03
除了物理人工智能,在“零碳产业园”上,远景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如今,零碳园区已经被重点写入了“十五五”规划中,或能回应当初业界对远景下注零碳产业园的质疑。
10月24日,当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提出要在“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时,张雷或许会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在零碳产业园这个超级赛道里,远景不仅是先行者,更是领航者。这些零碳产业园反过来为远景提供了AI探索的绝佳训练场。
2022年4月,远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园区内,远景建设了一个由物联网(IoT)驱动的全新可再生能源系统,能够根据太阳能、风能发电、储能充放电以及电网电力使用情况,动态管理整体电力需求。
![]()
在这里,远景首创了零碳产业园的三大创新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将当地新能源优势成功转化为产业优势。
今年1月22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产业集群转型报告《释放产业集群全部潜力: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共收录了来自全球8个国家18个前沿案例。
其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作为中国唯一案例入选,继2023、2024年后连续第三次入选WEF产业集群转型报告。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之后,零碳的种子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在全国多地推广和落地零碳产业园。此外,该模式还走出国门,在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国家成功落地。
今年7月8日,在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的远景零碳氢能产业园内,远景更是打响了一场“新石油”大会战。
当天,远景在赤峰投资的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工程。
![]()
“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座工厂的投产,而是一个大系统的投运,是打造能源大模型,构筑全球最大的100%独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更是能源转型新纪元的开启。”远景能源氢能总工程师张健说。
该项目依托远景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和绿氢全栈技术能力,借助AI驱动、“随风而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实现100%绿电直连,做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
![]()
“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工程,还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可再生能源电网。”张雷说,更是远景能源大模型的最理想训练场。
在全球经济陷入发展迷茫的今天,零碳产业园将成为绿色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这对于“以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为使命的远景来说,正是用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和方案,为世界带来新繁荣的重要一步。
据悉,未来十年,该公司将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