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深夜里,小瑞(化名)都曾想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这一切。22岁的小瑞紧紧握着拳头,泪水模糊了视线,“那一刻,我只想结束这一切。”五年来的情绪低落、强迫性思维像无数双手扼住她的喉咙,而最近的感情挫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上海到潍坊,五年来小瑞辗转多家医院,诊断书上的“焦虑抑郁”像一道无法挣脱的枷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传统方法轮番上阵,却始终无法驱散她心底的阴霾。“就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永远无法真正触摸。”自行停药后,她的状况急转直下。
而这一切的转机出现在小瑞接受超快速抗抑郁治疗之后。与普通人想象中的电击治疗不同,这项由安建雄教授首创的超级电休克,就像一位精准的“大脑重启师”。治疗过程中,安建雄教授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像调制一杯精心配比的咖啡般,通过精确调节患者意识水平和肌肉松弛度,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准确调控脑细胞震荡(以往所谓癫痫波)发作时间,以满足超快速抗抑郁条件。经过超级电休克治疗后,变化悄然发生。小瑞形容:“就像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虽然阳光刺眼,但终于感受到了温暖。”
电话回访记录显示,现在的她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终于可以正常入睡,也不会突然情绪崩溃。最明显的是轻生意念的消失,那些曾经不受控制冒出的极端念头,如退潮般悄然远去。这种转变,正是超级电休克治疗追求的“质变”——不仅消除症状,更要重建正常的生活能力。
超级电休克:安建雄团队打造的“抗郁利器”
约有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为难治性抑郁,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而超级电休克为代表的物理治疗,正为这些“难治性”患者打开新的希望之门。安建雄团队在首都北京经过五年的临床探索,曾于2016年在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官方杂志发表“改良电休克再升级”,不仅让电休克疗法更安全,而且成功率(大脑释放癫痫样波超过15秒)达到100%,但因仍需要多次重复电休克,记忆力损伤的缺点并未显著减少。安建雄团队于2022年移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并建立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于2024年在创建了“超级电休克治疗”,也即在一次麻醉下可以做到多次诱发脑癫痫波发作,任意控制癫痫波发作时间,再联合静脉快速抗抑郁,以及安建雄团队十多年前创建的居家病人自控睡眠,形成所谓多模式超快速抗抑郁体系。
超级电休克技术,实现了从电休克由“粗放”到“精准”的跨越,治疗次数大幅减少,每个疗程由原来的6-12次减少到1-2次;记忆力损伤大幅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也随之大幅减少。一次麻醉,一次足够时长的脑电震荡调控,取代了过去15秒就算成功的“浅尝辄止”。“就像重启一台卡顿的电脑,”安建雄教授生动比喻道,“不是简单的删除记忆,而是重塑或格式化系统。”
安建雄团队按照同样的思路,于2025年还将普通磁休克改良为超级磁休克技术。磁休克具有靶向刺激前额叶的特点,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却与电休克相当。但普通磁休克同样需要6-12次治疗,安建雄采用同样原理,将磁休克改良为一次麻醉下任意调控脑细胞震荡时间,形成“超级磁休克治疗”。这两项由中国人自己命名的技术,不仅是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更背后是对现代医学理念的重新定义——“未来社会追求效率,医学也不例外。但我们追求的,不是冰冷的快,而是有温度的准。”
从潍坊到全国:一项技术的希望传递之路
小瑞的治愈并非个例。安建雄团队深耕物理治疗与神经调控领域多年,以超级电休克、超级磁休克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已为众多饱受难治性抑郁、焦虑折磨的患者点亮了希望之灯,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泥沼,重获新生。
这项源自中国的创新医疗技术,正稳步踏上普及之路。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安建雄团队通过接收进修医生、举办培训班、制定操作规范等方式,让超级电休克等技术在全国加速推广。作为医疗领域的先行者,安建雄教授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技术细节,优化治疗方案,同时积极分享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相关技术的医疗人才,让这项技术逐渐覆盖更多地区,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记者采访安建雄的同事和学生时获悉,安建雄正在通过论文和著作出版发表,力争将超快速抗抑郁系列技术造福人类。
![]()
安建雄简介:我国失眠、抑郁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目前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兼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研所、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发表“仿生睡眠滴定”、“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建立“超级电休克”、“超级磁休克”与“超快速抗抑郁治疗”体系,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2022年,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安建雄创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家快速抗抑郁中心。2024年,安建雄又创建“超快速抗抑郁中心”取代两年前的快速抗抑郁中心。安建雄带领团队将二次升级的改良电休克技术形成超级电休克和超级磁休克,联合“静脉快速抗抑郁”及“居家病人自控睡眠调控”,形成以调控和修复中枢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的“超快速抗抑郁治疗”临床创新诊疗方案。
安建雄博士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兼疼痛科与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工作组发起人和组长,广东医学会麻醉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8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
2013和2014年分别成功完成渐冻人吕元芳和著名高位截瘫运动员桑兰剖宫产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2023年救治新冠感染生命垂危的83岁北海舰队退役老舰长,未留任何后遗症。2018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2020年第六届医学家峰会上获“十大创新医学专家”,排名第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