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9 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 5 月曾被曝光风靡校园的海龟汤卡牌游戏,因部分内容含血腥暴力情节引发家长担忧。时隔 5 个月,记者回访发现,虽有购物平台增设消费提示、下架恐怖元素商品,但仍有平台未设年龄审核,相关问题仍需规范。
![]()
平台整改分化:部分设提示下架商品,部分仍以恐怖为卖点
此前调查显示,不少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接触海龟汤游戏,部分购物平台以 “重度恐怖”“悬疑惊悚” 为卖点,商品头图多为印着红色爪痕的黑盒或诡异动漫形象。如今,部分平台已启动整改:页面顶部新增 “该类型商品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内容” 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选购;多数商品头图移除恐怖元素,部分店铺明确标注 “不含惊悚内容” 或 “黑故事题材,建议成年后玩”,且此前含血腥暴力元素的商品链接已下架,搜索 “海龟汤 + 恐怖” 时显示 “无相关宝贝”。
但整改并非全域覆盖。另一购物平台搜索结果中,无任何消费提示,商品头图仍以恐怖风格为主,标题高频出现 “恐怖”“惊悚” 等关键词。记者咨询客服得知,部分卡牌标注 “建议 13 岁以上使用”,但商品页面无年龄提示,购买时无需审核年龄;另有客服称 “游戏需一定理解能力,娱乐无门槛”,且无法确认消费者是否为未成年人,“没人询问年龄相关问题”。
社交平台情况更严峻。搜索结果靠前的帖子首图直接出现 “死亡”“自杀” 等字眼(或拼音替代),评论区既有解谜互动,也有学生留言 “抄下来下午和同学玩”,不良内容传播风险突出。
多地开展排查,中央网信办专项整治
针对海龟汤卡牌问题,多地已采取监管行动。今年 6 月,苏州市对问题游戏卡牌开展集中专项整治;7 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火炬分局排查 “海龟汤”“假水” 等网红玩具;8 月,福州市有关部门在暑期文化市场检查中,依法下架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海龟汤系列” 贴纸,全面清查同类卡牌、明信片。
同时,今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启动为期 2 个月的 “清朗・2025 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 专项行动,明确将 “借卡牌、故事、动漫等载体,炮制黑话烂梗、虚构血腥暴力情节、美化不良亚文化” 等行为纳入整治范围,全力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专家:反对 “一刀切”,建议分级 + 年龄验证
律师:平台未履职或面临行政处罚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指出,平台将恐怖元素作为商品头图且无年龄提示,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若平台未履行监管义务,可能面临责令整改、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等行政处罚。
教育专家:提升素养 + 丰富活动,替代不良游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代教育研究院院长储朝晖认为,仅靠消费提示不足以解决问题 ——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越禁止越想尝试”。他强调,根本在于提升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培养其判断能力与自主性;同时,当前学校和家庭给孩子自主安排时间过少,导致孩子难以形成自律,易沉迷此类游戏。
储朝晖分析,小学生玩海龟汤游戏的动机之一是 “出风头”—— 提前掌握谜题能在同学中当 “出题者”,获得成就感。这反映出孩子缺乏其他展现自我的渠道,“家长和学校只重成绩,孩子难在其他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因此,他建议通过组织更有趣、更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孩子脱离不良游戏,而非简单 “一刀切” 禁止。
具体建议:分级管理 + 正向引导
廖建勋提出,可按内容风险与受众年龄对海龟汤卡牌分级:“清汤” 类全年龄段适宜,含暴力、死亡元素的 “黑汤”“红汤” 明确标注 “未成年人禁止接触”,生产方需在商品显著位置印分级标识,未分级产品禁止流通。同时,电商平台需禁止用暴力恐怖元素宣传,对 “未成年人不适宜” 商品强制设置年龄验证,无验证则限制购买浏览。
此外,廖建勋建议学校提供 “清汤” 类谜题资源,将游戏社交引导至益智方向,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对暴力内容的辨别力与生命敬畏心;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游戏社交内容,避免因简单禁止引发孩子猎奇心理,导致接触不良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