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新周期已经两年了,从不相信到不甘心,我还来得及么?》
昨天有些读者说我讲的不对,他们觉得是男人就要宏大叙事,否则娘们兮兮的。
有个读者的留言很有意思,他说生当罗永浩,败当王自如,男人还是要搏一把的。
你不搏一把,你怎么知道单车不会变成摩托?
很有意思,也是一种人生观。
二十年前,老罗还是芙蓉姐姐的七弟的那个年代,我就听过他那个不用解释的彪悍的人生了。
高中辍学,游手好闲混到30岁,把自己关在一个出租屋里背GRE单词,给俞敏洪的求职信写的比左宗棠都傲娇。
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新东方第一名师,当然,是他自己评的。
其实当时的我,挺佩服他的。
包括王自如,昔日科技测评领域里的第一网红,拿了融资之后第一件事是给自己买豪车。
其实都能理解,用刘华强的话说,年轻人不气盛,还能叫年轻人么。
如今的年轻读者认识这俩人已经很晚了,都是听老罗真还传故事长大的。
认识王自如的时候,也是他和董大姐不得不说的故事,以及欠了一个小目标,在绿皮车上吃泡面。
但你让我去回忆,我脑子里的镜头都很远,老罗都是我的学生时代,王自如都是我第一次创业的年代。
那是一个草莽时代,的确有很多逆袭的故事,有很多人的起点是非常低的,赚钱,或者成名是非常快的。
所以你也可以想象下,作为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当年是心理压力蛮大的。
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到处都是快钱的传说,但我个人发展的很慢很慢。
我的很多观点,其实也只有到了今天,讲出来才会有人愿意听。
那天我讲新周期的时候,在第三个话题里举了一些昔日的,和前同事们之间的例子。
有个中年的,打那个时代过来的读者就留言开玩笑说,这不是你讲的对不对的问题,你当时讲的再对,搁那个年代,也没人会听你的。
我看了之后想了想,你说的是对的。
那年代也没多少人觉得需要改变自己,因为满地都是不改变自己,凭运气也能赚钱的案例。
大家基本上都处在一种他都行,凭什么我不行的亢奋中。
这种集体亢奋持续了很多年,到5年前,我讲朱啸虎的时候,引来很多房产圈的新读者。
他们也在喷我,我说投资的第一要务是退出,他们说我瞎讲,P都不懂,房子是不可能跌的,越是三四五六七八线的,越是不可能跌。
你看最近的两三年,我去讲什么点位,仓位,风险管理,我去讲什么止损,止盈,盈亏比。
这么枯燥都开始有人听了,说明这三年和五年前,社会心态大不一样了。
相当于集体遭受了一次创伤,经历了一次失败,失败过后,有些人开始安静了。
我是很早就安静的,20多年前就安静了。
90年代我也是很膨胀的,我打小就自命不凡,最初的计划是各种奥赛都拿金牌,大满贯,然后再去考个省状元,接受采访。
采访的时候推出我的创业计划,我要做培训机构。
这还只是第一步,小小的迈一步,后面包括上市敲钟,包括多元化经营,包括去非洲弄个小国当将军,打地盘.......
跟今天的爽文没区别的,这就是少年时的我,成天脑子里瞎想的。
我的理科成绩从来没有进入过全省前三十,考状元根本是无稽之谈。
别说单科金牌,我连国家队都没进过,绝大部分时候都被排斥在冬令营之外,就是连参加国家队的选拔,都不配的那种水平。
我的老师,教练们都很好,水平很高,也很有经验,不止一个人跟我讲过,你还是太浮躁。
我也很委屈,我真不理解自己咋浮躁。
后来有个艺人张艺兴是不是真的很努力我不知道,但我当年是真的很努力很努力了,我小时候发烧烧糊涂了,嘴里还在念叨数学题。
同学们都说我是阿基米德,士兵把刀架在脖子上面,还在说,请允许我把这道题做完。
何况我又没有偏科,去赌竞赛,我每一科都很平均,你还让我咋踏实?
即便如此,依然被认为浮躁。
因为老师,教练,他们觉得我心里有名次,总在和人比较,我第几,他第几。
有个教练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他说,他带过的那些最后拿了金牌的学生,是心中空无一物的。
人这个东西,用今天的话讲,大脑是有带宽的。
被这件事占用了带宽,跑另一个任务,它就卡。
你看差生为什么文具多?因为他们东摸摸,西摸摸,脑袋里的带宽都被文具占了,他还怎么听课?
那么你就相当于第一梯队里的差生。
人家大部分时候都处在心流状态,完全是沉浸式的学习,而你,只有一部分时间心流,其余时间脑子里一会儿冒出来谁比你高一名,一会儿冒出来自己因为什么不小心丢了几分。
分分分,你眼里全是分,你还怎么拿金牌?
你整个人都是扭曲变形的,你的心态是失常的,你自己感觉不到,教练们作为旁观者看得很清楚。
这些话我很早就听过的,但是听懂跟做到之间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其实我高三上学期,人已经崩溃了,一整年什么也没学。
到了高考,已经降到全省一百多名了,这么浑浑噩噩上的大学。
大学里,我对学习就更没兴趣了,每天都在玩游戏,我玩游戏是能赚钱的,也没多少,一个月几千块吧,但比当年的教授工资高多了,只是也没积蓄,赚多少花多少。
因为成天打游戏,就挂了很多课。
后来某一天,就在图书馆顶楼待了一夜,我就在想,刚入学时,校长说平均每年都要从这里跳下去一两个。
我就站在房顶的边缘,迈一步就可以跳下去,上BBS,当然几分钟后就会被高压水龙头冲洗干净,BBS撤热搜,就像昔日我见过的那样。
我当时就想,他们是为什么要跳下去呢?
想来想去,大约和自己一样,小时候把自己的未来设想的太好,把自己当主角了。
长大后,发现屡屡受挫,又不甘心给人家打工,从一个NPC做起。
我能理解这种委屈,在图书馆楼顶上的那晚,我自己也委屈,我也想,我是哪里不如人呢?
用李连杰版张三丰里面董天宝的台词,我少林学艺这么多年,我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通过了多少选拔?
他们是比我能打?还是比我更狠?凭什么他们身居高位?凭什么我董天宝不能做镇抚使?
那时候我的心态和董天宝是一样一样的。
但很快我就想通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期望游戏。
你不训练自己,你的概率是50%,如果你运气好,上来硬币就是正面,正面,正面,连续正面,你就少年得志了。
我训练自己,我的概率也许是80%,但我运气不好,上来硬币就是反面,反面,反面,于是我就接连挫折。
如果我熬不到采样数据足够大,概率起作用的那天就先跳下去了,或者放弃了自己的策略,那我才是真傻。
人这辈子,每一步都算数,包括数学,虽然没拿过奖,但也不白学。
所以把时光拉到当时的场景,我那天在新周期的第三个话题里举例子的前同事们。
他们的思考是受限于当时的大环境的。
有些架构师觉得不需要转型,因为当年看起来房子永远涨,只要自己房子买得多,注定是人生赢家。
有些高管觉得不需要更进一步,因为那是一个不需要写PPT,拿张白纸画几笔就可以融资的年代。
你像十几年前,我作为高管,认为我们创业的首要目标是自负盈亏,每年1700万的工资,要自己挣自己付。
其他几个人都笑我,觉得就不该把销售,售前,产品这种市场部门交给我负责。
因为他们觉得,你不去研究怎么赶紧把融来的钱花光,把宣传做足去开拓市场,反而研究什么自负盈亏,那和裹脚老太太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创业精神?
包括后来我单干了,有些员工也不习惯于我的风格,有人还误以为我是日本老板。
他们觉得中国人做生意,都是加杠杆,迅速做大做强的,哪有你这样的中国老板,成天琢磨着哪怕公司倒了,账面上的钱也要够给每个员工发到他们65岁为止。
这不成日企了。
所以后来我的合伙人也笑我,人家做交易的风格是华尔街之狼,你倒好,你是澳洲考拉。
你把交易做得比上岸的都稳定,这还有狼样么?
这些调侃我都接受,因为说到底,是我的人生观变了。
一个团长决定了一个团的精神面貌,一个船长决定了一条船的驾驶风格。
我从青年时代起就没有少年时那么想成功了,因为我认同了教练说的话。
我开始意识到少年时的我,其实是非要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非要在自己不熟的前提下,去赌运气。
那我屡屡受挫是活该呀,是老天爷在提醒我呀。
你每天总盯着谁又比你多赚了,不服不忿凭什么是他不是我,你脑子里的带宽都占完了,哪儿还能把事情做好呢?
这就是为啥我在新周期的第二个话题里,会选择这么一个读者案例。
很多读者觉得他也没啥创新,可我觉得,一个人能专注,这本身就是创新。
我可以讲八个策略是因为我有八个交易员,他只有一个人,那他不艳羡,专心做好一个我讲过的策略,做熟练,从而稳定盈利。
这不是创新什么是?
你打破旧自己,缔造新自己的过程,就是创新呀。
就像大学里,我在图书馆楼顶吹了一夜风,我想通了,我想通过去的自己哪里有问题了,这就是创新嘛。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新周期已经两年了,从不相信到不甘心,我还来得及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