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朱、隈、爻、龍、五、田、文、八
八个古文字
在秭归县三峡移民博物馆前亮相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冯时
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湖北秭归柳林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出土了迄今所知最早的汉字
这一发现将汉字源头推溯至7000年前
柳林溪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庙河村,三峡库区蓄水后,已被淹没于水底。该遗址于上世纪60年代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
秭归县文保部门专家周浩说,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前后,他多次前往柳林溪遗址进行调研勘察,为发掘工作提供前期意见。“柳林溪遗址是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平台,地势较低,因此淤积的土层中,依然留存有大量的古人类生活的器具和痕迹。”
![]()
1998年、1999年,三峡工程蓄水前,文物部门对柳林溪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325平方米。发现遗迹主要有墓葬和灰坑,出土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
柳林溪遗址中发现一类特殊的器物就是陶支座,共计1000余个,修复后较完整的有100多件。其中,陶支座上留存的232个刻划符号,为追溯汉字源头提供了关键实物佐证。
![]()
记者在三峡移民博物馆看到,该馆对柳林溪遗址设置了一个专门展柜,其中三件柳林溪遗址的陶支座上,清晰可见规律的契刻符号。
![]()
今年,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冯时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符号中存在早期人类的文字。目前已发现了八个单字朱、隈、爻、龍、五、田、文、八,这也是迄今所知明确无误的最早的汉字。
如一件顶面刻有八组“五田文”的陶支座,“五”字与甲骨文的“五”字相同;“田”字则与甲骨文用于农田的“田”字别无二致;而“文”字的写法则与甲骨文完全一样,这些都证明了7000年前的中国先民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文明观。
(图文来源于“湖北日报”,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