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欲谋害宋庆龄,沈醉献上一条毒计,戴笠拍案叫绝为何未实施

0
分享至

1949年5月27日凌晨,淞沪警戒线已被解放军撕开缺口,守在台北电话机边的蒋介石却反复询问上海动向。他最在意的不是前线溃败,而是黄埔同僚毛人凤是否动了对宋庆龄的“特案”。三天前,保密局送来一份最终暗杀名单,宋庆龄的名字被他亲笔添上,随即又被他亲手划掉,来回的红蓝铅笔痕在灯光下刺眼。



时间回拨到1933年6月18日傍晚,法租界亚尔培路枪声乍起,杨杏佛伏尸车内,十五岁的儿子浑身是血。消息传入莫里哀路,宋庆龄只是抿了口凉茶,告诉随行工作人员:“让新闻处把真相电告柏林。”她很清楚,蒋介石是在借刀恐吓自己。



杨杏佛遇害后,上海站行动组组长沈醉被召到戴笠办公室。戴笠关上窗,压低嗓门道:“委员长不想背黑锅,你给我找个不会留下指纹的法子。”沈醉想了半支烟,提出制造“交通意外”——用德国硬壳小轿车在红灯前顶撞宋庆龄座驾,“不死也得躺上三个月”。戴笠听完,两掌狠狠击桌,称“妙计”。

计划推进得极快。杜月笙托英商弄来一辆奥斯本六缸车,前挡风换成进口防弹玻璃;两名特务昼夜蹲守愚园路口记录宋庆龄出行路线;沈醉亲自试车,他给自己买了件美制防弹背心,还写好一封“殉职遗书”,押在戴笠保险柜里。

然而就在动手前夕,意外横生。戴笠带着沈醉飞南京面见蒋介石,蒋翻完作战示意图,忽然反问:“你能保证只伤不死?”沈醉挺胸:“若撞死,愿以命抵。”蒋却挥手:“如果惹出国际舆论,谁来抵我中华民国的命?”当晚,作业停止,车被退回杜月笙车库。

蒋介石之所以突然退缩,并非良心发现。此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沪记者已将暗杀流言拍电波士顿;另一方面,孙科和宋美龄两路来电夹击——孙科指出“国共和谈仍有余地”,宋美龄则直言“二姐若有闪失,华府所有游说将就此破局”。对华援助攸关前途,蒋不敢硬顶。

计划流产后,毛人凤仍觉得可惜,毛森提出趁解放军攻城时伪造流弹误杀。毛人凤把纸条送去台北,蒋介石沉默良久,用铅笔划了一个淡淡的圈,又涂掉,“暂缓”两字是惟一指示。毛人凤心照不宣,将方案锁进保险柜,钥匙随后投进黄浦江。

需要指出的是,国民党元老中真正开口保宋的不只有孙科。陈立夫后来回忆:“若杀孙夫人,黄埔老同学中至少一半要反水。”换言之,蒋介石面对的不只是国际压力,还有党内裂变风险。

1951年春,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交代往事时谈到这桩未遂案,他对审讯人员说:“那是我干特务生涯里唯一一次庆幸没能完成的任务。”此言真假难辨,但从侧面说明,当事人并非没有后怕。

宋庆龄一直活到1981年。当年5月她在北北京协和医院病房接见旧友,谈及往事淡淡一句:“在生与死之间,最难杀的是理想。”周围人无言以对,那堵不曾被德国硬壳车撞破的信念,也就这样留在了历史的封锁线上。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明月清风阁
明月清风阁
明清史
401文章数 1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