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为交通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街道乡镇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停车难”的特色解法。特别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胡同区域,一方面要打造不停车胡同,提升街巷面貌,另一方面要保证胡同内居民的车辆有合适的停放场所。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年年初计划的新增70条不停车胡同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各区也都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例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通过建设立体停车楼、协调周边停车场等办法,为居民找到了距离合适的停车场地,目前,辖区内已有17条胡同实现了“不停车”的治理目标。
![]()
琉璃厂东街道路两侧仅允许停放非机动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治理胡同停车乱,先想办法为居民找车位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运用“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措施,发挥街乡镇主体作用,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顽疾。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因老旧平房集中、人口密度高、文商旅流量大,长期面临停车资源紧缺、胡同无序停放、主干道拥堵等交通难题。
“以前胡同里很乱,到处是随意停放的汽车,堵路、剐蹭是常有的事儿。”家住大栅栏街道的安学钢对胡同内的停车乱象感触很深。随着停车治理的深入,大栅栏街道的不少胡同陆续开始了“不停车”治理,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让通行秩序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在出现,不少居民忧虑,如果不让在胡同里停车,自己的车该放在哪里?有关部门能不能帮我们找到停车场?价格是否合适?
对此,大栅栏街道在动员居民清理胡同内的车辆时就已经想好了办法,一方面持续建设立体停车设施,拓展资源,另一方面与周边公共停车场沟通,拿出一批停车位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居民。
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城建科副科长齐勇告诉记者,自“接诉即办”工作推进以来,街道从前门西河沿街、琉璃厂东街、杨梅竹斜街3条重点街巷入手,破解停车难题。
齐勇表示,他们组织开展调研20余次、居民议事会30余场,动员多方力量入户走访4000余户居民,摸清车辆底数和居民停车需求。同时,联动多方治理力量,引入专业机构规范停车场运营,指导社区完成车辆登记认证,并组建志愿者队伍营造共治氛围。
在街道的推动下,辖区内3处失管停车场恢复规范管理,挖掘惠民车位147个,协调北京坊地下停车场提供优惠车位112个,以“一车一议”推动41辆居民车辆签约优惠停车。街道与居民充分协商,登记居民车辆124辆,疏解劝离乱停车辆230余辆。
据了解,虽然居民停车的位置离家远了一些,但普遍步行5到10分钟也可以抵达,同时,更规范的停车环境确保了车辆安全,磕碰、剐蹭等纠纷大幅减少。
为了规范好其他车辆的停放秩序,大栅栏街道还协调网约车平台实施电子围栏管理,胡同内全时禁止载客落客,煤市街分时段管控并设置临时落客区;优化共享单车停放区,通过“技防+人防”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
大栅栏街道已有17条胡同实现“不停车”
目前,大栅栏街道辖区内已有17条胡同实现“不停车”的治理目标,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消防车、救护车等可以有序行驶,胡同内车辆“对冲”现象也大幅减少。
如今,安学钢已经退休,但他每天还有新任务——作为停车自治小队的队长,他时常会和街道安排的保安一起在各条已实现“不停车”的胡同内巡查,发现有商户和居民乱停车,就及时劝导。“家门口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这里已经是网红地区了。”安学钢说。
![]()
杨梅竹斜街如今是网红打卡地,游客往来不断。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数据显示,煤市街平日通行效率提升30%、节假日提升35%,违章停车现象明显减少,居民交通类投诉同比下降70%。环境持续优化,杨梅竹斜街、琉璃厂东街等一批街巷成为北京Citywalk(城市漫步)精品线路,老城胡同在精细化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齐勇表示,目前大栅栏街道还在积极打造一批新的不停车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等都已在推进相关工作,并在这些胡同周边改建立体停车设施,保障居民的车辆停放需求。“未来,我们希望大栅栏街道内更多的街巷胡同能实现车辆可有序穿行但‘不停车’的目标,打造交通微循环,便利市民出行。”齐勇说。
西城区城管委交通综合科科长姜南告诉记者,西城区胡同众多,在推进不停车胡同打造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按照各街道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比如牛街街道,采取的是分阶段交通治理,把居民原先无序停放的车辆疏导到周边的停车场和路侧车位。今年以来,西城区已经打造了40条不停车胡同。
多渠道挖潜,海淀街道累计新增各类停车位1248个
实际上,北京不少城区都面临着区域性的停车难题。
地处海淀区核心的海淀街道,因高端楼宇、知名学府与地铁站点密集,通勤、就学、商务人流叠加,长期面临停车资源供需失衡、非机动车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此,街道聚焦痛点,系统构建“空间挖潜、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服务优化”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格局,精准破题。
海淀区海淀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城管科郭金泽表示,在资源供给上,街道全域挖潜扩容。盘活桥下空间、边角地等存量资源,改造新增车位350个,结合海淀南路道路大修计划新增路侧车位196个;推进老旧小区立体停车场建设,在人流密集区通过“绿地功能复合化改造”,释放非机动车停放空间800余个;深化错时共享机制,推动7处商务楼宇停车场开放共享车位362个,特别是在解决榆树林小区停车难问题上,街道挖掘周边停车位201个,全覆盖小区40个停车缺口。
治理中,街道还以海淀医院周边秩序治理为突破口,创新打造“政府-医院-企业”三方共治机制,整合资源规范非机动车管理;推动小南庄社区成立停车自治委员会,精细调整小区交通流线,挖潜车位至230余个,创新分配机制,成为北京市首个运营规范、非营利的停车自治社区典范。
通过多渠道挖潜,目前海淀街道已累计新增各类停车位1248个,老旧小区停车难得到缓解。数据显示,居民交通类投诉同比下降30%,交通环境满意度提升30个百分点,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
今年7月,海淀区紫金庄园小区内启用的机械立体车库。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交通部门将持续推广“一街一策”治理经验
北京市交通委综治处副处长孙晓明表示,在典型街道示范引领下,全市各街乡镇立足区域实际,通过资源挖潜、错时共享、精细管控等方式探索实践,以多样化举措破解停车痛点,交通部门后续将持续推广“一街一策”治理经验。
例如,丰台区石榴庄街道激活榴乡桥3.1万平方米桥下闲置空间,打造3000平方米智能化停车场,规划103个标准车位及5个无障碍车位,周边主干道违停现象减少90%;海淀区万寿路街道联动4家社会单位开放错时共享车位1026个,通过动态计价机制引导车位高效利用,周边社区晚高峰寻位时间缩短20%。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到9月底,北京已挖潜新建停车场194个,建成车位24258个;通过人防工程新增停车泊位4752个,停车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错时共享停车模式加速推广,新增共享停车场140个,提供共享车位10754个,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年初计划的新增120条电子收费道路、70条不停车胡同治理任务全部完成。
孙晓明表示,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会同各区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停车供给保障,缓解居住停车矛盾;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停车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静态交通治理水平。同时,系统梳理各街乡镇交通治理中的有效经验并持续推广,推动各区结合实际借鉴应用,进一步完善交通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让城市交通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市民,切实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