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62岁,退休后最享受的日子就是喝茶、下棋、聊闲天。最近,他发现舌头左侧突然鼓起了一个小泡,总感觉有点疼,还有些发麻。
“大概是最近吃水果太香了,口腔溃疡吧?”他没太在意,心想着抹点蜂蜜,多喝点水就能好。可偏偏这个泡两周过去了还没消退,反而变硬了,还影响吃饭。
家人劝他上医院查查,张大爷推了好几天,直到舌头表面开始出现溃烂和流血的迹象,才被拉去口腔科。
![]()
医生一看,神色立马变得凝重起来。终极诊断结果让张大爷和家人都大吃一惊——不是一般的溃疡,而是舌癌早期!
一时间,张大爷怎么都想不明白,“只是一个小泡,怎么会成癌症?”医生却提醒:不少中老年人都容易把癌症早期信号和普通溃疡混淆,等拖着拖着问题大了才后悔莫及。
那么,舌头上一颗小小的“泡”,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健康危机?这个变化,您可千万别忽视!
很多人遇到口腔黏膜溃疡或舌头起泡,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火”“缺维生素”。不少长期吸烟饮酒、爱吃烫食、假牙不合适的中老年人,可能时不时会遭遇舌头不适。
![]()
但数据显示,超60%的早期舌癌患者,起初症状和溃疡极为相似,甚至没有特殊疼痛,有些人只觉得口腔中有异物、溃烂但不疼,极易被忽略。
权威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口腔癌约4万人,舌癌占一半左右。而与普通溃疡相比,舌癌的早期难以辨识。
普通溃疡通常一到两周即可自愈,且愈合后黏膜完整,舌癌早期的“泡”往往持续2周以上不愈合,有变硬、凸起、边缘增厚、反复流血等现象,还会感觉舌头麻木或发木。
哈佛医学院近日一项研究提到,口腔持续溃疡超过3周,癌变风险增加12.3%,提示每个人都要留心这种变化。
此外,吸烟者罹患口腔癌风险是普通人8-10倍,长期饮酒则会将风险再提高一倍。长期反复刺激,像假牙磨蹭、牙龈炎反复、口腔卫生欠佳,也是促发舌癌的高危因素。
![]()
坚持不理会“舌头小泡”,两个月后可能迎来以下4种危险变化。
“泡”变成硬结或溃疡,表面粗糙,局部反复流血。有的甚至像小疙瘩一样突出。
舌头一侧感觉麻木,甚至影响发音、咀嚼,有时疼痛向喉咙或耳朵放射。
溃疡“久治不愈”,换了各种软膏、含片,始终好不了,且伴随舌体活动受限。
出现口腔异味加重、唾液分泌异常,有的人可能会摸到“脖子下方的小硬包”,其实是早期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转移。
![]()
有研究数据显示,超过68%舌癌患者在首发症状出现后3个月仍未确诊,而早期发现、及时干预,5年生存率可超过85%;但一旦拖成中晚期,生存率则降至30%以下。
专家提醒,只要舌头上出现的溃疡、白斑、红斑、异常突起等现象超过两周仍未自愈,绝不能大意。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个维度防范口腔癌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进行1-2次口腔黏膜癌筛查,一旦发现疑似病变,及时取活检排险。
口腔卫生管理:每天早晚认真刷牙、用牙线,戴假牙群体要定期更换、修整,避免长时间磨擦。
远离高危行为:控制烟酒摄入,避免过烫、过辣、过硬的食物刺激舌面,平日多摄取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降低刺激。
![]()
健康饮食与自我监测: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日常自查口腔黏膜,遇到异常变化立即就医,不拖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