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日本官网的小字,比中国的大2.6倍,亮1.8倍。这不是段子,是实测数据。
更讽刺的是,中国人费尽心思放大、调亮度才能看清的“小字文学”,在日本、韩国、英国,根本不存在,那里的小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说明什么?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选择性“失明”。小米不是做不出清晰的说明,而是故意让中国消费者“看不清”。
我们一直骂小米玩“文字游戏”:大字吹“逆光之王”,小字写“目标成为”;说“进光量提升2.36倍”,实际是“提升到2.36倍”,等于只多了1.36倍;宣传“一键打印大头贴”,结果必须配米家打印机,还不告诉你这打印机可能打到8000张就报废。
![]()
这些操作,单看是营销套路,合起来就是系统性误导。
而最狠的,是它把小字做得又小又暗,颜色和背景融为一体,像极了那种“免责声明藏在合同最后一页”的霸王条款。你买完发现问题,它说“我写清楚了”,你说“根本看不清”,它说“那是你的事”。
现在好了,对比一拉出来,真相藏不住了。同样的公司,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法律逻辑,为什么日本消费者能享受清晰标注,中国消费者就得练眼力?
别扯“文化差异”“设计风格不同”。日本官网的小字不仅大,还少。中国页面有46条小字,日本只有21条。是中国人更爱看说明?还是小米觉得中国用户更“好忽悠”?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区别对待”,而是赤裸裸的“信任双标”。
在海外市场,小米不敢玩这套,因为一旦被认定为误导性宣传,轻则罚款,重则下架。欧盟有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美国有集体诉讼机制,谁敢在小字上动手脚,律师函立马上门。
可在中国,监管还没那么严,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企业就钻空子:大字吸引你下单,小字规避法律责任。反正你看不清,也懒得较真。
更可气的是,这种“内外有别”早就不止小米一家。多少国产品牌在国内用低价促销,在海外卖高价;在国内用廉价材料,在海外换优质配件?仿佛中国消费者就该低人一等,就该为“支持国货”买单,哪怕代价是被欺骗。
小米曾以“厚道”立身,雷军说“和用户交朋友”。可现在呢?朋友会被这样对待吗?朋友会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被剥夺吗?
![]()
你说“行业都这样”,可行业这样,不代表就对。
当年三聚氰胺也是“行业潜规则”,结果呢?整个奶粉行业崩塌。今天的“小字游戏”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品牌信任的慢性毒药。
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广告要包装,但底线是“别当我是瞎子”。你可以宣传“目标成为”,但别把它印得跟“已是”一样醒目;你可以写“需升级后支持”,但别把字缩到蚂蚁大小。
现在小米搞“架构部”,说要引领电车未来。可如果连官网说明都做不到坦诚,谁信你能搞出真正领先的技术?你今天能在小字上糊弄人,明天就能在续航、智能驾驶上玩“文字迷宫”。
![]()
别再把中国消费者当试验田、当韭菜。我们支持国货,不是因为盲目爱国,而是期待一家企业能真正尊重用户、敬畏市场。
小米,请把给日本用户的小字标准,也用在中国人身上。这不是要求,是底线。
否则,再响亮的“国货之光”,在消费者眼里,也不过是一盏昏暗的“费眼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