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想过GAP吗?人可不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清华毕业后,柚子去北欧读了一年硕士,毕业后直接GAP了一年半,没考公、没考博,就是非常纯粹的休息。
以下是柚子的自述。
GAP的主要原因是: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一路走来都太紧凑了。
考进清华前,我在一所你一定听说过的以效率著称的高中就读,就连校训都是追求卓越。这个词在百度上的解释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反义词则是平凡与平庸。
粗看没什么问题,但细想的话会产生很多疑问:
怎么样才算卓越呢?追求卓越到什么时候呢?卓越会给人带来幸福吗?
在「卓越」的语境下,除了前进,我们还能后退吗?
我的体感是,一味地追求卓越,人生维度会越活越窄。
高考考了700分,理论上说人可以活得更宽,因为700以下的学校随便选。但加上心理家人周边环境等一切因素,最后只能选清华经管北大光华,要去别的专业这个分数就被「浪费」掉了。
这还没完,念完本科总要读研吧,保研还行,但能不能再往上走走?比如去G5,去TOP的藤校。念完后找工作呢?要落地在什么城市呢?清华毕业去三线城市是辜负我高中时候读的书吗?
所有这些选择都意味着身边环境的变化,筛选的纱网孔越来越细,身边的人跟你越来越像,能看到的生活越来越单一,一群高考700分的人互为参照系自我纠正,好像生活就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不能掉队。
我身边很多人都共享着同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是:
我已经走到这了,我必须继续优秀下去,那我能选的路就只剩下这么几条(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几条)。
越走越生死一线,不成功就摔碎了。
但我的经验是,卓越和幸福没有必要关系,登高,望远,任何位置都不必然地意味着happy ending。人生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几乎不能互相翻译。
在清华的头两年,我也会迷茫。总有人和我说,你都在清华了你怎么会不好。事实是我依然没觉得任何光环给我带来了幸福密码。就连很多跟同龄人衡量优秀的标准,比如拿奖或者好工作,这些东西也并不会给我特别强的正反馈。
迷茫在于我花费了很大精力走上这条路,但这条路通向的好像并不是我真正想去的地方。一些我不停在拷问自己的问题,比如人生意义何在,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开心,抵达终点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我只想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真正适合什么,不关心别人要怎么活。
抱着这样的念头,本科毕业后我去瑞典读研了。
![]()
在瑞典留学的一年,是一段很快乐的时间。不知道为啥,班里的同学基本都比我大,人生经历也很丰富。不太确定大家是为什么又来念书,大概是各自的人生经历里又有所需。
有个德国小哥生了对双胞胎,为了他上学全家搬到了斯京。他白天上课,傍晚去学瑞典语,回去照顾孩子。之前他工作,供他妻子念master,现在他妻子在斯京找了工作,再供他念,两人形成一种接力。
又有个俄罗斯同学,极其漂亮,我第一眼见她内心os:安妮·海瑟薇是我同学了。后来和她聊天才知道她也已婚,和丈夫甚至还没决定好在哪定居,只是想要念书就来了。
某法国小哥知道我六月才本科毕业很惊讶,又聊起司考,聊起工作,聊起贷款旅游,他说其实先GAP也不错,可以赚钱去读书,去旅游。
我说我们喜欢紧凑一点的人生安排。他犹豫地说了一句,啊我懂,不过什么时候享受人生呢?
说完可能又觉得太judge别人了不太好,摆摆手说,啊我的意思是其实你真的还很年轻。
确实如此,班里还有个印度叔叔,他50几岁才来读了硕士。
我记得那天海瑟薇问我,你多大?我说22,她超惊讶地感叹,天哪,你也太小了。由于漂亮姐姐说的都是真理,我本人也跟着脸红心跳地容光焕发了一回。
其实也挺好的这样,读书也好,工作也好,一段人生而已,随时都有选择,别对待得那么紧张。这样想想,我就觉得肌肉能松弛一点,精神上说,「你的人生随时还有余地」是一种非常救人的思想。
我有觉得被鼓励,同时还有点轻微逆反。
人为什么非得过得这么着急呢,我非要去执行一个完美计划吗,什么才是完美计划呢?
我可不可以停下来呢?
![]()
回国我本来是打算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工作的。
但我肩颈不好,再坐下去容易出大事,医生建议静养,我就停了,正式开启了GAP生活。
有朋友问过我怎么样可以去GAP,试图赋予其一些「正当性」。我的意见是,身体和心理上如果有困难当然可以,与其勉强自己不如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如果对自己人生下一个阶段构想还没有很清晰的话,其实也不用太着急。我们这一代人中大部分前二十年的人生都是被升学推着走的,选学校和专业还是按高考分数来的,做的很多决定都不知道真正意味着什么,突然迷茫也正常。
有时候想清楚也很重要,不想走上会后悔的路,GAP就可以用来拷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干脆觉得想做的事还有很多没来得及做,想去就去了。
但无论是哪种出发点,前提都是,你要想清楚它的后果。每个人对GAP的焦虑,自我发展的停滞感感受是不一样的,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接受和化解。
GAP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罗马假日,还是要把它看成一个清醒温柔的人生决定,尽量让自己走进去的时候是理性的,自洽的,不要自我拉扯,一边走一边后悔和痛苦。这样的GAP是负收益的。
落回我自身就是,我心理上确实很不想把人生安排得那么挤。要休息一下,也整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我并不觉得日程没有排满这件事会给我很大焦虑。
比较好的是我可能有种自信,相信这种暂停不会「毁了我的一生」。我还是我,当我按自己的安排再往想去的地方出发,我最终会走回我想要的人生里。
更好的是几乎没阻力,家里很支持。
我没有和家人同步我的计划,但爸妈也主打一个顺其自然,我说我要学开车他们就好啊好啊,学游泳也是好啊好啊,然后一起挑游泳馆。总之我没提过走,他们也不催,就这样一天天过来了。
很神奇的是,在这一年半里我跟爸妈的关系居然越来越好。高中以后我们就很久没有真正一起生活过了,我的生活重心去了很远的地方,对彼此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靠猜测。
我们之间的交流,我感受到的是不被理解,他们感受到的是失控。只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就会理解很多。
我爸妈年纪也不小了,智能手机一些复杂的功能不会用,网上交社保,交水电费,我在家他们会更安心。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依赖我,他们那种怕被儿女落下的焦虑感来自于哪。
而GAP这件事,真的很爽。过一种没有目的,没有预设,也没有限制的生活,自己对生活的把控感真的直线提升,心理上会觉得特别自由。
看医生,考证,游泳,学开车,跟我妈学织毛衣,有安排就去做,没安排我可以去公园看小孩放一天风筝。我的GAP真的不是看似GAP其实比上班还收获满满型的,GAP就是GAP,想玩就玩了想休息就休息了。
它也不是自闭,更像换了一群人再投入关系。在和远方的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的同时,花跟多时间和家人一起生活聊天,和我以前的发小出去吃饭。
至于会不会浪费时间这件事,我觉得取决于个人追求,取决于相信人生有没有目的,目的是什么。
对我来说人生没有目的,活着是为了体验和开心,这样只要我是自洽地进行这件事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没有把GAP变成煎熬,就不算浪费时间。
![]()
回想这一年半没有作出很惊天动地的成绩,很多时候蛮平和的,在我出生的小城生活,也很有安全感。
一切我都熟,去哪里买菜,去哪里有好吃的鸡鸭鱼,我都知道。日出日落,这里到那里,走路也就十分钟半小时。
人们活在完全不同的节奏里。大电商公司眼里的下沉市场,走近了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一点收入,一点小的目标,可以自己做晚饭,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听到读高中的儿子打回电话汇报月考成绩。
我的时间很多。我家楼下来了一对卖卤鸡架的小夫妻,男的花了10万块做学徒和加盟。我买了一次,很好吃。
在我家阳台能看到他们,夕阳时来出摊,到天黑透。有一段我每天在阳台上看他们卖鸡架,很怕他们生意不好不来了,会默默数他们剩的多不多。没人买时他们会肩并肩坐在三轮上看抖音,和过路的下班族聊天,和彼此聊天。
生意很好,不过后来还是不来了,听说找到了生意更好的居民区,换地方出摊了。
还有个亲戚是很会研究花木养殖的那种,技术型农民,GAP时总去他家聊天,真的很有意思。
我会在他的小院里看他种菜,编竹筐,听他讲桃树嫁接和枣树病虫害防治。
过年的时候他会自己熏卤猪内脏吃,就从开始自己一点点清理,然后一步一步弄熟。客人去的时候拿出一份来,品种很多,在那种很粗的树墩做的案板上,用很沉的传统铁菜刀切好,声音笃笃的很敦实。
好像现实版李子柒,我在旁边观摩,又古朴又有种按部就班的秩序感。
看着这种安静的生活,有时很想哭。不是说没有困难和压力,不是要沉溺一种田园牧歌的幻想,只是地球上真的很多人,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
你走钢丝,觉得自己在巨浪中拽着一根稻草,其实日子很多种,每一种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平衡。
世界上多的是围城。只是往上往下看,不管去哪,朋友们,真的家乡,假的家乡,都可以活。我在瑞典租房每个月6000,在我的家乡两室一厅一个月800,但你只要是你,其实都走在你的路上。
人动不了,可以去阳台上透透气。回头看看,东张西望一下。世界太大了,连瑞典和我的家乡也不是全部。
如果说我从GAP中学到什么事的话,就是往外看一看,世界真的很大。我们努力变得「卓越」,应该是为了能更快乐,而不是找一个很卷的工作。
我只有几十年,绝不值得任何苛责。
![]()
一年半以后,同样是一个顺水推舟的决定。身体状况没什么大碍了,觉得是时候结束GAP了,天气也很好。于是我决定重回北京找工作。
你说毫无代价吗,显然不是。
客观上,如果不是特别自律的那种人,GAP期间个人提升的速度会变慢。人生安排也会往后延迟。如果是找工作前GAP就要涉及应届生身份,春秋招时间,工作经验,面试HR都会问你这段空白期去干嘛了。
如果要进入更新发展很快的行业,GAP可能会导致一些脱轨,在小城市GAP再回一二线城市也要再适应快生活节奏。
就连自己的心态上也会有变化,等结束GAP期再重启人生的时候,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压力下就容易着急,试错的勇气会减弱。
但我后来发现,其实GAP的这一年半,最能给人的也是勇气。勇气是你真正经历过之后,发现自己可以承受的那些东西。
后来站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卡, 每一个路口,我都会想起GAP的这个决定,决定本身就是收获。能让人发现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而人在真正去追寻这些可能性时,并没有太多东西会绊住你。这些更丰富的选择,真的会让人生变得更有厚度。
就像春天去面试。其实北京真就没什么变化。我回来的第一个面试就去的CBD最中心那块,斑马线上走的都是会动的阿玛尼。那时候我已经两年没穿过正装了,前一天我还在老家菜市场买炸鸡排。从地铁口走出来,嚯,这就是精英乐园吗,城市心脏,钱像流水一样从大厦幕墙上飘。那我不还是说来就来了,吓唬谁呢。
朋友说,GAP之后是这样的,「一步走出去就好了」,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快两年之后我又重新踏入北京去面试,我朋友在担心我知不知道北京地铁刷什么app,还有订餐厅。但其实,我觉得这一步并没有那么难,我根本不怕,也不窘迫。
站在北京地铁闸门前面,我心里跟自己说,一步走出去就好了。
还是那个到处堵车地铁像罐头的北京,不过是从刷一卡通变成刷手机一卡通,我拿到offer那天,HR说的也是普通的普通话,北京依然就那样。找不到的路看手机地图,实在不行问交警和保安。
因为,「一步走出去就好了」。
本文转载自GQ实验室(ID:GQZHIZU)。自述:柚子,编辑:樊小书,插画:Yazmin Butcher,视觉:阿浩。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