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川渝哲学2025年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

0
分享至

近日,川渝哲学2025年会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促进川渝哲学协同发展。自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30余所院校科研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参加大会。


会议现场。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此次年会专门设置了研究生论坛,评选出研究生优秀获奖论文48篇,其中特等奖8篇、一等奖16篇、二等奖24篇。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表示,学校深入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积极回应“重师何为、重师何位”的时代课题。作为扎根巴渝的高校,重庆师范大学在发展建设中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和桥梁。此次年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期待在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推动学校哲学学科建设发展倍添动力,再结硕果。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致辞。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四川省哲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熊林指出,川渝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源头,在中华文化与哲学发展中地位非凡,历来开放包容。他借黑格尔名言阐明哲学与时代精神、文化主体性的关联,提出要辨析文化与文明关系;又引亚里士多德观点,强调闲暇与休闲对哲学研究的意义,呼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当代建构。

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唐旺虎强调,川渝两地同根同源,应携手打造哲学研究共同体,共同肩负起时代使命。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耕文化主体性研究,融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加强川渝协作,推动哲学研究从“各自出彩”迈向“共同精彩”;三是回应“时代之问”,用哲学智慧服务社会发展。

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围绕文化主体性作为民族精神独立与自觉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紧迫性。面向未来,他提出要始终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深耕巴蜀文化、抗战文化、三线建设精神等特色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上半场主题报告中,四川大学教授陈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哲学形成的理论脉络与核心问题意识;厦门大学教授冯兵从“为政以德、治国以礼、无为而治”三个方面,论述儒家的为政之道在执政伦理、管理智慧与政德修养等方面仍有现实价值与启示;四川大学教授杨顺利从“何谓元政治”出发,得出阿多诺关于成熟的主体摆脱被监护状态,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承担责任的结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书林从“主客体关系下翻译的意义、共性个性关系下的翻译本质、形意关系下的翻译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分享;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侯玲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转向”出发,阐述人机协同知识生产范式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困境。

下半场主题报告中,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文学平强调只有把握文化生产的权力结构,才能在守正创新中坚持文化领导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四川大学教授闵丽揭示了宗教批判在其转向市民社会剖析和唯物史观创立中的关键作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彬围绕文化主体性从常态化、具象化、话语化和制度化四个层面提出实践路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段吉福主张构建“技术—人文”协同的伦理框架,以形成人机共在、多元共生的伦理新秩序;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波剖析了马克思关于“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的本质区别;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李长泰重点从哲学依据、中华情感、道统文化、制度治理、精神理想等六大维度,系统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框架。

大会还设置了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和研究生从不同角度,围绕主题“哲学与文化主体性建构”,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度与广度并存的学术探索与思想碰撞。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哲学学会、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学会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晏红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5280文章数 2007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