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如流水,转瞬之间十月即将落幕,重阳佳节也悄然临近。
2
在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阳数之极,双九相叠,因而得名“重阳”,寓意吉祥深远。
3
而今年的重阳节恰逢阳历10月29日,形成“三九重合”的特殊格局,更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味。
4
自古以来,这一节日便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敬意,历经千年传承,习俗丰富,礼节严谨,始终是中华民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5
在过去,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舒胸怀;也有举行祭祖仪式的风俗,向先人表达追思,祈求家族平安顺遂。
6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家庭延续传统,在重阳节遵循“1不去,2不出,3不碰,4要吃”的生活准则,寄托对健康幸福的美好期盼。
![]()
7
1不去,2不出
8
先来看“1不去”所指何事。
9
有些人认为下午去扫墓更能体现孝心,所谓“晚去才显诚意”。但其实按照传统规矩,祭祖活动应在午前完成,最迟不可超过中午十二点。
10
这并非出于迷信所谓的“阴气过重”,而是基于实际健康考量。
11
今年霜降已过,秋季寒意渐浓,昼夜温差最高可达15摄氏度,体感寒冷迅速来袭。
![]()
12
老年人长时间处于郊外墓地这类通风开阔地带,极易受凉,容易引发关节疼痛甚至僵硬不适。
13
加之部分墓区地形复杂,台阶较多,若光线不足,视线不清,摔倒风险显著增加。
14
去年某地就发生过真实案例:一位老人下午扫墓时不慎踩滑跌倒,导致腿部骨折,卧床休养近三个月。
15
主治医生当时特别提醒:“秋冬季节骨质脆弱,一次跌倒可能带来长期后患。”
![]()
16
再谈谈“2不出”的真正含义。
17
民间流传一句老话:“九九二不出,到头一场空”,可后来却被误读为“不能出门,否则会破财”——这种说法毫无依据,纯属曲解。
18
事实上,“二不出”不仅不限制出行,反而鼓励适度外出。
![]()
19
国家卫健委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秋冬时节若长期久坐不动,尤其对中老年群体而言,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血管弹性下降,大大提升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20
当前正值秋高气爽,空气清新宜人,正是适合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21
无论是登高山、逛公园,还是在小区庭院里晒晒太阳、散散步,都有助于身心调节。
![]()
22
北京医院心血管科专家于雪医师建议,最佳出行时间为上午十点左右,阳光充足且紫外线适中,只需步行二十分钟即可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关键在于避免过度劳累。
23
第二项“不出”指的是“烟火不出”,即家中必须开火做饭,全家人围坐共进一餐。
24
试想,重阳本是敬老爱亲的重要日子,若家中冷锅冷灶、无人掌勺,长辈心中难免失落。
![]()
25
那些声称“开火会冲撞运势”的说法,不过是误解了团圆饭的意义,实则违背了节日温情的本质。
26
既然出行与炊事的讲究已经明晰,那么饮食方面的讲究是否更为繁复?
27
别担心,接下来的“3不碰,4要吃”才是重阳节的核心内容,理解偏差确实可能影响健康与氛围。
![]()
28
3不碰,4要吃
29
首先要牢记“3不碰”,这几条禁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30
第一,切勿随意“碰”食螃蟹。
31
前些年曾有报道:一名姓王的老人在重阳节当天空腹连吃三只大闸蟹,结果半夜腹痛难忍,紧急送医抢救。
32
家属起初还归咎于“触犯节日禁忌”,殊不知问题根源在于饮食不当。
![]()
33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早有记载:螃蟹性味咸寒,略有微毒,空腹食用或存放过夜后再加热,极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腹泻。
34
因此,吃蟹时搭配姜醋汁可有效驱寒解腥;老年人和儿童应控制摄入量,每人不超过一只为宜。
35
同时注意不要与月饼、柿子等高糖高鞣酸食物同日食用,以免加重消化负担。
![]()
36
所谓“重阳吃蟹招灾”,不如说是“盲目贪嘴惹病”更为贴切。
37
其次,不要随便“碰”送菊花。
38
众所周知,白色与黄色菊花常用于悼念场合,若将此类鲜花赠予健在的长者,极易造成误会,令对方情绪低落。
![]()
39
重阳节正确的礼物选择应是茱萸果枝或松柏盆景,象征延年益寿、福泽绵长。
40
若确实喜爱菊花,也可挑选色彩明艳的秋菊盆栽作为礼品,既能观赏又不失礼数,但务必避开剪下的切花形式。
41
第三,“不碰寒风”需高度重视,绝非虚言。
![]()
42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风从项入,病乃深藏”,说明颈部受风极易诱发疾病。
43
重阳期间北风强劲,尤其脑后“风池穴”一旦被冷风吹袭,可能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诱发高血压乃至中风。
44
国家卫健委相关专家强调,秋冬交替之际,老年人外出务必佩戴围巾或帽子,做好颈部保暖。
![]()
45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缪中荣教授还分享了一套实用的中风识别口诀:观察面部是否歪斜、双臂能否平举、言语是否清晰。只要其中一项异常,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46
民以食为天,节令饮食更是重中之重,下面这“4要吃”值得家家践行。
47
第一,务必要品尝重阳糕。
![]()
48
“糕”与“高”同音,古人因山路险峻无法登高时,便以吃糕代替,取其步步高升之意,图个吉利热闹。
49
如今长三角地区的重阳糕品种多样,极具地方特色。
50
例如上海闵行颛桥镇的传统桶蒸糕,采用木质蒸桶层层慢蒸而成,质地软糯细腻,冷却后切成薄片冷藏保存。
![]()
51
食用时只需稍作加热,口感依旧柔软香甜,非常适合牙齿功能减弱的老年人享用。
52
苏州流行的五色糕,层次分明,夹有豆沙馅与坚果碎粒,甜度适中,入口不腻。
53
安徽芜湖一带的糍糕,则会在表面插上五彩小纸旗,用以替代古代佩戴的茱萸,增添节日气氛。
![]()
54
尽管美味诱人,但仍需注意:秋季脾胃功能偏弱,糯米类食品不易消化,建议少量食用,并可搭配一杯温热山楂茶,帮助消食化积。
55
第二,应当饮用菊花酒。
56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明目、润肺降燥的功效,正适合应对秋燥气候。
![]()
57
山东部分地区至今保留着“九月九,菊花酿酒满缸香”的习俗。可用干菊花浸泡米酒,加入两颗红枣增甜提香,饮用时甘醇温和,暖身又养生。
58
对于不饮酒的人群,冲泡一杯菊花茶同样适宜,加一勺天然蜂蜜调制成“菊花蜜饮”,既清爽可口,又远胜市售含糖饮料。
59
第三,不妨尝试服用养生膏方。
![]()
60
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重阳节正是调理体质、储备能量的关键节点。
61
若觉得自制膏方工序繁琐,也不必强求。
62
可用鸡肉搭配黑木耳、香菇炖煮成营养汤品,或直接选用市售优质菊花蜜膏,每日取一勺冲水饮用,简便有效。
![]()
63
这些皆由天然食材制成,安全可靠,远比市场上夸大宣传的“神奇保健品”更具实际价值。
64
第四,记得食用栗子与红枣。
65
这两种食材常被嵌入重阳糕中,既蕴含“祈子求福”的美好寓意,又是公认的滋补佳品。
![]()
66
栗子被誉为“肾之果”,有益气补肾之效;红枣则能养血安神,改善气血亏虚。
67
经过炎热夏季的消耗,人体正需要通过合理膳食补充元气,此时适量摄入正当其时,堪称真正的食疗智慧。
68
结语
69
综上所述,重阳节的传统讲究归根结底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尊重长辈、关爱自身、把握分寸。
70
即将到来的这个重阳节,请不要再被各种谣言与迷信牵着走。
71
真正该记住的是那套切实可行的生活守则——“1不去,2不出,3不碰,4要吃”。
72
抽出时间陪父母吃顿家常饭,一起散个步,若有闲暇,还能亲手制作一块香甜的重阳糕。
73
毕竟,一家人平安喜乐、其乐融融,才是世间最珍贵的祝福。
74
信息来源:
75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