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倡导积极婚育观,缓解生育意愿低迷局面|新京报专栏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资料图:年轻妈妈在医院分娩后,收到了鲜花。图/新华社

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系列专栏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即将启幕的“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意义重大、使命非凡,《建议》则已为这未来五年发展绘就蓝图,其中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远景,更有关系每个人的民生大小事。即日起,新京报评论部将陆续推出“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系列专栏,敬请关注。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针对人口这一国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10月28日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这些提法,不仅明确了“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我国的生育政策目标,也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性引领。

生育政策已经完成转变

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第一年,我国就出台了三孩政策。

2021年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这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从过去的限制生育正式转变为支持生育。

在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包括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生育津贴直接发至个人、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

尽管如此,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2022年下降到956万人,2023年进一步下降到902万人。

2024年,这一数字虽然回升到954万人,但由于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同比减少20.5%,2025年出生人口很可能同比下降——各地已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或生育登记数据,已经普遍显示同比减少。

例如,根据北京市延庆区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延庆区办理生育登记同比减少339例,降幅为32%。

江苏省常熟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常熟市办理生育登记同比减少329例,降幅为9.2%。

在此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下,生育政策无疑仍需持续发力。

婚育观直接影响结婚率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将“倡导积极的婚育观”放在了“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前面。

其原因是,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是先结婚后生育。所以,出生人口要回升,一个关键因素是结婚人数要回升。

近10年来,除了2023年,我国的结婚登记对数和初婚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从结婚登记对数来看,2013年结婚登记1346.9万对,2024年结婚登记只有610.6万对,比2013年减少736.3万对,降幅达54.7%。

对出生人口来说,初婚人数比结婚登记人数更值得关注。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老年人,但老年人已经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

2013年,我国初婚人数达到2385.96万人。而最近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显示,2024年我国初婚人数只有917.23万人。这也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000万人,与2013年相比,降幅高达61.6%。

一是因为年轻人口减少。民政部数据显示,近年来结婚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5-34岁。二是结婚率下降。根据民政部数据,2013年我国结婚率达到9.9‰,2024年结婚率下降到4.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与父母辈相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生育,甚至是不婚不育。这是结婚率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结婚率,一方面需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年轻人结婚生育的成本;另一方面就需要倡导积极婚育观,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

与此同时,要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陋习,也很重要。可以将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营造健康文明的婚育氛围,让适龄的都想生,想生的都敢生,敢生的都能生。

应对婚育加强人口服务

众所周知,婚育也是一个牵涉甚广的系统工程。

比如,“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这对于社会婚育也十分重要。

健全人口服务体系,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人群,一个是全生命周期。

强调“全人群”,就是人口服务体系要覆盖到每一个人,保证不管是谁,都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也能平等地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样,也才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落到每一个人身上。

举例来说,在此要求下,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网络主播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会完善好,更多人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全生命周期”,则意味着从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都应当获得持续性的人口服务。

具体来说,婴幼儿期,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学龄前期,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儿童期和少年期,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青年期和中年期,提供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老年期,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在此大背景下,社会婚育观无疑也将被潜移默化地塑造得更加积极、乐观。可以说,在人口服务体系中加强针对适婚适育人群的服务,是应对当前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

总的说来,近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加速,少子化趋势明显。倡导积极婚育观有助于缓解结婚率下降、生育意愿低迷的局面,提升生育水平。

当然,倡导积极婚育观,也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强化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功能,促进代际和谐与社会稳定。

撰稿 / 何亚福(人口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5244文章数 25052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