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观赏《100 Collectors》视频栏目 Vol.005
![]()
![]()
![]()
/藏家李至顺的艺术文献收藏
*以下为藏家自述*
![]()
2023年初,我策划了一场名为“一声千两/UNDER THE GAVEL”的拍卖图录特展,旨在引导公众从“阅读艺术文献”起步,投身艺术收藏。展览精选了过去半个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约70册重要拍卖会图录,其中包括东亚古代艺术、西方家居、现代艺术、沉船宝藏、书籍、钟表等。我希望呈现一种更为宏观的图景:艺术世界不仅存在于博物馆与美术馆,更有一批举足轻重的杰作流转于私人之手。
![]()
![]()
/2023年“一声千两/UNDER THE GAVEL”拍卖图录特展海报及展品
我自小家中就存有几部大开本艺术图录,那时我隐约感到:世上诸多“宝物”未必非得“占有”,能亲眼一见已是莫大的幸福。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搜寻这类信息,最早系统购藏的是各时期重要展览的图录。收藏图录的过程中,我对艺术文献的门类形成了初步的认知。
![]()
![]()
/“一声千两/UNDER THE GAVEL”展览现场
若将“艺术文献”做大致分类,可分为四种。一是研究型资料:由学者分门别类撰述,深度与系统性兼具;二是展览图录:无论国际顶尖美术馆,还是国内大型特展,其配套图录往往有学术与档案价值;三是拍卖行图录: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等拍行的图录,印制精美、考证详尽,是藏家学习、研究、购藏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四是私人藏家图录:这一类最少见也最精粹。能独立出版图录的藏家多实力宏厚,部分图录本身已跻身“艺术品”行列,曾在重要拍卖中作为独立拍品出现。
![]()
/美国古董商人、收藏家安思远的书房
2010年,永乐(佳士得当时在中国大陆使用的名称)推出国内首场“古美术文献”专场,把“艺术文献”单列为拍卖门类,为藏家提供了可按图索骥的坐标系。此后数年间,国家图书馆等公藏机构也开始将这类早期西文艺术图书归入“外文善本”管理,并逐步完善相关编目。
![]()
![]()
/李至顺的艺术文献藏品涵盖前文提到的四种类型
我的个人资料库中,拍卖图录占比较大;另一重点是二十世纪重要艺术品经纪人(Dealer)的画廊图录与传记。我较完整地收有那一时期日本、欧洲、美国多位顶尖艺术品经纪人经手艺术品资料,为艺术品重要的的“流通档案”,对今日断代、定价、递藏考证均具参照意义。这些和艺术品流传相关文献本身也是艺术史重要的一部分。
![]()
/传奇亚洲艺术古董商朱塞佩·埃斯肯纳齐回忆录(Giuseppe Eskenazi)《A Dealer's Hand》
![]()
/主理Rossi&Rossi画廊的Fabio Rossi与其母亲的传记,有助于藏家了解喜马拉雅艺术这一门类
这次我还带来了几套私人藏家图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一位东方艺术大收藏家、东方陶瓷学会创会主席乔治·尤摩福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的个人收藏图录。该系列共 11 卷,其中6卷是陶瓷部分。这本图录出版于上世纪20年代,细节精良,制作可谓不计工本:内页均以手工毛边纸装订,黑白图版用珂罗版(collotype),彩图以彩色珂罗版精印后浮贴于金框卡纸,今日已难复刻。
![]()
/英国最有名的中国艺术藏家之一乔治·尤摩福帕勒斯
![]()
![]()
/乔治·尤摩福帕勒斯的私人图录
艺术文献的价值,于我而言,最直观的一点是:它能为藏家提供“信心”与“决心”的双重支撑。当面对一件作品而犹豫出价时,翻阅历史成交纪录、比对早期图录著录,往往能迅速校准心理价位,减少盲目,增强判断。
![]()
/李至顺在现场整理自己的图录藏品
此外,某些艺术作品或因流传不显而长期湮没,借助系统梳理艺术文献,可令其再度进入视野。过程犹如阅读推理小说,须沿草蛇灰线循序追踪,才能还原其在历史脉络中的确切坐标,比如我收藏的这枚战国黑陶舞俑。
![]()
/李至顺收藏的战国黑陶舞俑
![]()
近日,我在上海iE sPaCe做了一个展览,名为“美的原点·序章”。这个展览是我近年来的思考和收藏的一个小小归纳。
![]()
![]()
/“美的原点·序章”展览海报与现场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收藏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一个简单的标签式的答案,比如“玩当代的、玩造像的、玩古籍善本的、玩高古瓷的”,但我发现我难以回答。我的收藏体系,或许更适合被概括为“创作式收藏”,我希望能用藏品创作新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对“美学原点”,以及物与物相遇而迸发出的不可思议的可能性的追寻。
![]()
![]()
/李至顺试图用藏品创作,探寻“物与物”相遇所迸发的更多可能性
杜尚说:“真正的收藏家本身就是艺术家。”购藏一幅画并把它挂上墙的那一刻,新的作品即告成立。文献、图录、拓片,皆可成为现成素材;当它们被重新排布、并置、对话,收藏行为便完成了向创作的过渡。
![]()
/“美的原点·序章”展览现场
例如,展览中这张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拓片,是1930-1940年代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试验局部修复《文昭皇后礼佛图》过程中拓制的。《帝后礼佛图》雕塑的很大一个特点是“去中心化”的创作理念,所有人物都是真人大小,我将其置于小川晴阳、小川光三的两幅佛像写真中间,形成两两对话的感觉。
![]()
/“美的原点·序章”展览呈现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拓片
图录收藏于我而言是起点,目的还是收集藏品。做这个展览,我组织藏品作为元素再创作时才有此感触:美意识诞生的那一刻,其实就是新的艺术产生的时候。
![]()
/“美的原点·序章”展览现场
![]()
《100个藏家故事》视频栏目每期锁定一位主角,围绕当代艺术、古董、珠宝、腕表、汽车、珍本、影像、设计、潮玩等多元主题展开。100段个人史,拼贴出收藏的多重光谱。我们记录选择,也追问选择,探讨收藏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当一切回归日常,收藏将如何“塑造你的美感生活”?
本期制作团队
100个藏家故事100 Collectors ©️
制片人Producer:曹丹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李昕
导演 Director:孙瑞祥
摄影 Phtography:陈子豪
摄影助理Camera Assistant:刘敏
灯光师Graffer:王夕阳
剪辑 Editor:陈子豪
设计 Design:孙语舒
采访 Interview:李昕
后期 Post-production:Xiangsun Studio
场地 Location Support:iE Space 摄影艺术空间
全部藏品素材感谢藏家惠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