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晋代《风土记》记载的"折茱萸插头,辟除恶气"。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重阳节景图》中,仕女鬓间那抹鲜红的茱萸格外醒目。但你是否想过:这种南北有别的植物(北方山茱萸/南方吴茱萸),真如古人所言具有驱邪防疫的神奇功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重阳插茱萸:从《风土记》到现代实验室
现代实验室的色谱仪揭示了茱萸的奥秘。吴茱萸挥发油中含有的吴茱萸烯、柠檬苦素等成分,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检测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82%。《中国中药杂志》2021年发表的对比实验显示,茱萸香囊对库蚊的驱避效果持续6小时以上。古人所谓"辟除恶气",实则是挥发性物质形成的抗菌屏障。
 ![]()
image
本草纲目中的上品药
《本草纲目》将茱萸列为上品绝非偶然。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茱萸中的去氢吴茱萸碱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复制。更巧妙的是,古人选择重阳前后采收——此时果实挥发油含量达到峰值。南京民俗学者王教授指出:"红色茱萸象征血液与生命力,其辛辣香气既能驱虫,又通过心理暗示增强防护信心。"
 ![]()
image
古法新证:茱萸香囊制作全纪实
在山东沂蒙山茱萸种植基地,匠人仍遵循唐代《四时纂要》记载的工艺:晨露未干时采摘的果实,需经盐渍杀青、米酒浸泡、阴干锁香三道工序。现代气相色谱检测证实,这种处理方式比直接晒干保留多43%的有效成分。家庭简易版可尝试茱萸干果5克+艾叶3克+薄荷2克的配伍,装入透气棉布袋悬挂于门窗处。
 ![]()
image
重阳习俗的现代启示
2023年杭州非遗展上出现的电子茱萸香薰灯,正是传统智慧的当代转化。中医预防医学专家李教授解释:"重阳正值秋冬交替,茱萸挥发油通过呼吸道黏膜刺激免疫球蛋白分泌,这与现代'空气消毒'理念不谋而合。"而登高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与佩香囊形成"动+静"双重防护体系。
 ![]()
image
千年习俗背后,是古人将植物特性、气候规律与健康防护完美融合的生态智慧。今日不妨循古法制作一枚茱萸香囊,既是传承非遗技艺,更是践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倡导的"预防式养老"。正如重阳节被赋予的新内涵——陪伴是最好的长寿药,科学是最真的敬老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