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2月,一架隶属于无德宏州植物资源调查组的人机掠过云南芒市勐戛镇勐旺村的山林。
突然地面的操作人员通过无人机的镜头,看见了一棵开满花朵的高大树木。
这些花朵是白色的,看上去非常漂亮,一朵朵缀在树枝上,非常特别。
![]()
于是3天之后,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就循着路线找到了这棵树,想要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品种。
但这棵树实在是太高了,目测得有20多米高,根本够不到叶子,所以调查人员只能顺着曲折的树干爬上去。
总算是采集到枝叶和花朵之后,大家把它们带回去做了仔细地对比和调查。
![]()
结果发现,这棵树竟然是91年前被植物分类学家蔡希陶采集到的那种树!
因为当时的产地出现了记录上的模糊,所以后来的研究人员们前前后后寻找了很多次也没有再找到这种植物。
![]()
直到2024年的时候,他们在野外进行调查的时候偶然间采集了一个枝条子,但这枝条子看上去比同属的植物都粗壮很多,所以大家怀疑这玩意是个新物种。
没想到时间来到2025年2月份之后,他们还真就找到了这种植物。
![]()
而研究了一番之后大家猜测,蔡希陶在云南采集到的国内的第一份标本,估计也是来自于这棵已经有100多岁的大树。
后来经过调查,调查组发现这样的树在云南勐戛镇一共有4棵,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也就不到50米的样子。
![]()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树数量这么少呢?
![]()
![]()
![]()
«——【·仅存几棵的树·】——»
作为木兰科含笑属的珍稀成员,壮丽含笑被誉为植物界的“白宝石”。
作为常绿乔木,成熟植株可高达22米,胸径最大可达1.1米,树干基部发育出典型的大板根,这是其适应亚热带多雨气候的重要特征。
板状根系能增强植株稳定性,同时扩大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面积。
![]()
其枝条的粗壮程度在含笑属中极为罕见,嫩枝直径8-12毫米,呈淡绿色,老枝则变为暗灰色,密布白色皮孔,仿佛被大自然雕刻出的纹理。
叶片是壮丽含笑的重要识别标志:革质的叶片呈长圆状椭圆形,长 14-17厘米,宽6-8厘米,先端渐尖如剑,基部宽楔形稍下延,边缘微微反卷,仿佛为叶片镶上了精致的花边。
![]()
最令人惊艳的当属其花期表现:每年2月,在新叶萌发前,壮丽含笑便进入盛花期,硕大的白色花朵密集地分布在枝条顶端。
每朵花由9片花被片组成,最内轮花瓣稍小,整体造型如白玉雕琢的莲花。
在生态习性方面,壮丽含笑表现出对亚热带山地雨林生境的高度适应性。
![]()
其天然分布区集中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地,偏好疏松肥沃的酸性腐殖土。
调查发现,勐戛镇的四株壮丽含笑均生长在北坡的沟谷地带,这里既能避免强光直射,又能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
最先开花的植株有1棵,位于溪流边,水湿条件最优越,其余三株因地势稍高,花期推迟了近一个月。
物候学研究显示,壮丽含笑的花期为2月,果期则在9-10月,但野外极少能见到成熟的聚合果。
![]()
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这与其传粉机制有关:其花朵虽大且芳香,却仅能吸引特定种类的甲虫传粉,传粉效率较低,导致结实率非常低。
同时,种子的种皮坚硬,自然萌发率也相当低,这使得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极为困难。
![]()
在国内,壮丽含笑的分布点目前已确认的只有5个,主要集中在云南西南部的芒市、马关等地。
而在国外,仅缅甸北部有零星记录,且种群数量同样稀少。
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质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密切相关——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导致其祖先种群退缩,冰期结束后未能有效扩张,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孤岛状分布。
![]()
这种生存现状使壮丽含笑被列入多项保护名录: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 高等植物卷(2020)》中被评估为濒危等级。
芒市壮丽含笑种群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物种分布的空白,更开启了系统性保护的新篇章。
![]()
2025年3月,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勐旺村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小区,为4株古树建立了电子档案,安装了红外监测设备,并聘请当地村民担任护林员。
针对其繁殖困难的问题,科研人员已启动人工繁育项目。
![]()
2025年9月,昆明植物园的团队在勐戛种群采集到少量种子,通过温水浸种、层积处理等技术打破休眠,目前已培育出幼苗。
除此之外他们还向村民普及保护知识,让大家知道这些树是“活化石”般的宝贝。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壮丽含笑的发现为滇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支点。
![]()
德宏州已将勐戛镇列为“极小种群植物保护优先区域”,计划开展更大范围的普查,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种群。
同时,科研团队正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其未来的潜在适生区,为迁地保护和种群回归提供科学依据。
![]()
站在勐戛镇的百年古树之下,仰望满枝繁花,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
从1934年的匆匆一瞥,再到2025年的重新发现,人类与壮丽含笑的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偶然性,却又彰显着必然—-对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的好奇,让我们从未停止寻觅的脚步。
![]()
如今,这4株百年古树依然矗立在滇西的山林间,它们的存在不仅解开了百年谜团,更提醒着我们:
在这片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中,还有无数未知的物种等待发现,无数珍稀的生命需要守护。而这场跨越世纪的重逢,或许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注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