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奥运会、世乒赛上斩获多枚金牌,并作为日本代表队成员活跃于赛场的乒乓球名宿韦晴光被日本媒体称为深谙世界、中国及日本乒乓球的专家,他日前就何为"高质量(的乒乓球)发球"进行了阐述。
![]()
图为韦晴光在指导他曾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担任教练的林昀儒
在日本《卓球王国》最新一期中,韦晴光对发球的本质进行了解说。在中国,发球被称为"发球",被定位为夺取主导权的"进攻第一板"。韦晴光指出的高质量发球首要条件是"低弧线"。过网高度需控制在一个半球高以内。只要稍有冒高,就会给对方提供强攻机会,从而丧失主动权。
第二是"落点"。要攻击对手不舒服的位置,通过落点组合调动对手。例如,卡尔德拉诺不擅长正手短球——针对每位选手的弱点是铁律;第三是"旋转的隐蔽性"。通过拍面角度和击球后的假动作迷惑对手,不让其判断旋转,从而抑制对方的接发球抢攻。此外,在中国还强调"速度" 。以低而快的球路争取时间,延缓对手的判断。
另一方面,日本过去曾过于强调旋转量,导致发球容易冒高或被看穿的情况较多。据称,目前由于反手拧拉技术的普及,有意识地发出低弧线发球的选手正在增加。
而中国乒乓球队能长期保持世界最强地位的原因之一在于 "个性" 。虽然动作框架有标准,但发球方式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他们拥有一种文化,即通过独特的钻研,不断磨练让对手难以判断的发球。或许很多人因为使用旋转强烈的粘性套胶,以及拥有刘国梁、马琳等发球变化的高手,对中国选手的发球抱有"旋转强"、"变化多"的印象。然而,中国选手关于发球最重视的,首先是 "不被对手直接抢攻" 。因为一旦被对手在接发球环节强力反击,就很难再夺回相持中的主导权。
日本媒体报道称,随着塑料球的引入导致旋转量减少,以及国际比赛中对球拍检测认证的日益严格,即使是在发球直接得分变得困难的时代,韦晴光所阐述的这三个条件依然具有不变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