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智化怒骂机场的事情,瞬间登上热搜。
可没想到的是,打脸来得太快。
一则的曝光,让郑智化成了那个被全网群嘲的目标。
![]()
官媒也终于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为深圳机场挽回了名誉,而郑智化的道歉就显得没什么诚意了。
官媒对这件事的评价是什么?郑智化真的晚节不保了吗?
![]()
在一代人的记忆里,郑智化这个名字,几乎等同于风雨中的灯塔。
他唱着《水手》,告诉我们“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他用《星星点灯》照亮迷惘,他本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与命运抗争的史诗。
三岁时小儿麻痹症夺走了他正常行走的能力,但他没有屈服,从靠爬行度日到拄着拐杖站立,再到成为广告界的“鬼才”,最终用歌声征服华人世界。
![]()
郑智化的人设,是坚韧、不屈、充满力量的。
因此,当这位60多岁的老牌艺人,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一声悲愤的怒吼时,几乎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这边。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场始于同情的风暴,最终会以一场席卷全网的群嘲收场。
![]()
事件的引爆点发生在10月25日。
郑智化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文,矛头直指深圳机场。
文字间充满了愤怒与委屈,他控诉机场工作人员“没人性”,在一旁冷眼旁观,而自己,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是“连滚带爬”才上的飞机。
“连滚带爬”这四个字,画面感太强了。
它瞬间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碎的景象,一个曾经激励了无数人的残疾歌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不堪地挣扎着登机,而周围却是麻木与冷漠。
![]()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精准地戳中了公众最柔软的同情心。
这套叙事之所以能瞬间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词语的煽动性。
更关键的,是郑智化本人的身份“背书”。
他不是一个普通旅客,他是那个从小就与残疾斗争的郑智化。
他的身体状况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让他的抱怨天然地被赋予了极高的可信度。
人们的同情心,与其说是针对这起孤立的事件,不如说是投射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强奋斗者”形象上。
![]()
机场方面很快做出了反应,发布声明致歉,并承诺会完善相关流程。
这本可以是一个让事件降温的台阶,但郑智化选择了拒绝,他继续在社交平台表达不满,甚至抛出了可能因伤心而“退圈”的暗示。
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许多人解读为受害者的不屈姿态,他将自己彻底放在了“冷漠机构”的对立面,进一步强化了他所构建的“受害者叙事”。
![]()
监控之下,无处遁形
可是,在社交媒体时代,情绪构建的堡垒虽然高大,却也异常脆弱。
一段不起眼的现场监控在各大短平台流出后,真相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显形”了。
里,郑智化的周围并非空无一人,而是围着足足四名工作人员。
他们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在积极地商讨着什么。
由于登机口的特殊空间限制,轮椅无法直接进入,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能最安全、最稳妥地帮助他。
![]()
最关键的是,的结尾揭示了最终的登机过程。
郑智化是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飞机的。
那个他口中“连滚带爬”的屈辱场面,根本就不存在。
客观的影像与他充满情绪的文字描述,形成了尖锐到刺眼的对立。
![]()
舆论的转向几乎是瞬时的,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善意被夸大的言辞所利用,那份满溢的同情迅速转化为被欺骗的愤怒。
那个曾经的“斗士”形象,在铁证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全网群嘲”的局面就此形成,这活生生地证明了,在今天这个“有图有真相”的语境下,视觉证据对纯文字叙事拥有压倒性的裁决力。
面对无可抵赖的,郑智化在10月27日发布了一篇长文,正式道歉。
![]()
他承认“连滚带爬”是在盛怒之下的“不当用词”,还特别点名感谢了那位帮忙推轮椅的工作人员服务很好。
但这份迟来的道歉,公众普遍不买账。
在网友看来,这更像是在证据曝光后,为了保全颜面而采取的补救措施,是策略,而非诚意。
信任一旦被打破,再多的解释也显得苍白无力。
![]()
官媒点评
当喧嚣散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公众人物的话语权责任,以及被情绪带偏的社会议题,最终应该回归何处。
官媒浙江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公众人物享受着远超常人的话语权,理应承担起更大的发言责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
那种“把三分说成十分”的夸张行为,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消耗,最终只会透支整个社会的信任。
![]()
我们不妨回过头看,这次事件的核心本应该是什么?
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残疾人士,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推动社会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去呼吁对特殊群体的更多关注和理解。这本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郑智化完全可以客观陈述登机流程中的不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可是,他却选择了最糟糕的方式,用情绪化的夸张表达来发泄个人不满。
![]()
结果,一个严肃的公共议题,彻底失焦,演变成了一场关于他个人信誉的闹剧。
人们的关注点从“机场无障碍设施该如何改进”,变成了“郑智化是不是在撒谎”。
这无疑是对他自身影响力的巨大浪费。
更何况,这似乎并非孤例。
此前,郑智化也曾抱怨过大陆其他机场的安检问题。
反复利用自身“弱势”身份去博取关注,一旦事实与描述不符,曾经积累的所有光环都会瞬间黯淡。
![]()
笔者认为
郑智化事件,给所有在聚光灯下的人敲响了警钟。
在网络世界,每一次发声,都是对自己公信力的一次检验。
滥用影响力,用情绪代替事实,或许能赢得一时的流量与同情,但最终必然会遭到反噬,亲手消耗掉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公众的信任。
![]()
信源来源:个人账号
![]()
界面新闻2025-10-27 郑智化发文致歉:“连滚带爬”是一时气愤的遣词
![]()
浙江日报2025-10-27 萍说丨到底谁在“连滚带爬”?
![]()
极目新闻2025-10-27 “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背后:多个航司称对残疾旅客有专门服务,但需提前申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