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伊朗法尔斯省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近期推出一项重大举措:同步开启三十四处历史遗址的全面修缮工作。
这一规模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极为罕见,毕竟古迹修复远非表面翻新那般简单,每一环节都需要科学评估与细致操作,耗时耗力。
据法尔斯省文化遗产局局长萨德格·扎雷介绍,此次集中修复行动目标清晰明确。
一方面旨在守护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瑰宝,另一方面也为推动地区旅游产业积蓄动能。
![]()
法尔斯省在伊朗文明版图中占据独特地位,这里曾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心脏地带。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便发源于此。
居鲁士大帝开创帝国基业后,其继承者大流士一世将波斯波利斯确立为礼仪性首都,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城遗迹至今仍是伊朗最具分量的考古发现之一。
因此,法尔斯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更承载着伊朗民族文化的根源记忆,堪称国家文明的“精神摇篮”。
对这片土地上的遗产进行维护,实质上是在维系整个国家的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
![]()
外媒报道截图
本次修缮项目覆盖范围广泛,时间跨度绵延千年,囊括了从萨珊王朝时期的萨尔维斯坦宫殿,到设拉子市区内的哈菲兹陵墓、七塔纳石博物馆和新清真寺等代表性建筑。
此外还包括多座历史悠久的贵族宅邸,如萨利希宅邸、阿拉姆达尔宅邸、梅达特宅邸以及巴拉卡特宅邸,几乎完整呈现了该省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
其中,萨尔维斯坦宫殿被列为重点示范工程,修复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升级、主体结构加固及主楼整体修缮,显示出极高的资源投入强度。
城市级修复项目同样引人注目,包括菲鲁扎巴德的阿尔达希尔·巴巴坎宫殿、卡泽伦境内的乔甘峡谷浮雕、基尔与卡尔津地区的帕提亚士兵岩刻,以及帕萨尔加德花园步道的恢复建设。
![]()
像帕提亚士兵浮雕和乔甘峡谷岩画这类露天石刻艺术,在自然环境中历经千载风霜侵蚀,能够留存至今实属奇迹,当前开展抢救性修复尤为紧迫且必要。
宗教与民俗类遗产也未被忽视,内里兹贾米清真寺、达拉布贾米清真寺、巴瓦纳特苏里安贾米清真寺、阿里汗与巴格尔汗清真寺,以及拉梅尔德县的一处古老浴场均列入修缮名单。
这些宗教场所与公共设施不仅具有信仰功能,更是地方社群日常生活的重要纽带,修复它们对于延续区域文化生态具有深远意义。
![]()
外媒报道截图
修古迹不只是修砖头,更是在讲故事
法尔斯省此次大规模启动古迹修复,背后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近年来伊朗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旅游业作为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外汇来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法尔斯省首府设拉子素有“诗歌之城”“夜莺之乡”与“花园之都”的美誉,这些称号皆有深厚历史依据。
这座城市曾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学术枢纽,并在赞德王朝时期一度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城内的阿菲夫阿巴德花园、哈菲兹陵墓、萨迪陵墓、阿提格贾迈清真寺,以及纳伦杰斯坦花园和埃拉姆花园,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
![]()
然而,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
游客数量增加会加速文物损耗;过度限制参观又会影响体验感与经济效益。
法尔斯省此次的做法似乎意在探索一条中间路径:通过系统化修复提升古迹的承载能力,同时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受损害。
例如,萨尔维斯坦宫殿的改造计划包含卫生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明显着眼于改善游客服务条件;而基础结构修补与主楼复原则聚焦于建筑本体的安全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工程并不仅限于物理层面的重建。
![]()
设拉子与贾赫罗姆两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工作,以及萨尔赫汗县考古地图的绘制任务也被正式纳入实施议程。
这种综合策略颇具前瞻性:仅修复建筑物本身远远不够,还需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叙事与社会背景,构建完整的知识档案体系。
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形态,更能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这才是高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所在。
从宏观视角观察,法尔斯省的这轮动作折射出伊朗在文化发展战略上的深层转向。
![]()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国际局势紧张,伊朗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但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不会因外交环境波动而削弱,反而随着岁月沉淀愈发珍贵。
如今伊朗政府显然已意识到这一点,正逐步加大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
客观而言,伊朗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波斯文明延续数千年,遗留下数量庞大、品质卓越的文化遗产。
但仅有资源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是否具备保护意识与专业运营能力。
![]()
法尔斯省一次性推进三十四处古迹修复,表明当地不仅拥有强烈的文化责任感,也具备组织实施大型文保项目的执行力。
当然,如此庞大的修复工程也伴随着诸多现实挑战。
资金来源是否可持续?技术标准如何统一?工程质量能否得到有效监管?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考虑到伊朗当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仍能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古迹修缮,足见政府已将文化遗产保护置于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至于修复规范与施工质量,则高度依赖专业团队的操作水平。
古建筑修复是一门高度复杂的技艺,既要忠实还原历史原貌,又要兼顾现代使用需求,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保护性破坏”。
![]()
对游客而言,待修复工程完成后,法尔斯省的整体旅游吸引力无疑将迎来显著跃升。
试想漫步于整修一新的帕萨尔加德花园小径,或参观焕然一新的萨尔维斯坦宫殿,那种沉浸式的历史穿越感远胜于面对残垣断壁的凭吊。
当然,修复过程也需要把握尺度,适度保留部分原始沧桑痕迹反而更能体现历史厚重感,这对修复团队的专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来看,法尔斯省此次同步推进三十四处古迹修复,是一项极具雄心的文化系统工程。
![]()
它超越了单纯的建筑修补范畴,实质上是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全面梳理、系统保护与有序激活。
若能成功实施,不仅将极大提升法尔斯省的旅游竞争力,也将增强伊朗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
反之,若执行不当,则可能造成财政浪费甚至对遗产本体造成不可逆损伤。
目前项目刚刚启动,最终成效尚需时间检验,但从决策决心与实施规模来看,伊朗官方此次显然志在必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