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成著探秘 赵江波 著
![]()
第四章 脏腑玄机
沙河初冰,在晨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明堂东侧新起的窑场内,陶匠正塑制人体模型——中空陶俑内以黏土捏塑五脏六腑,经络以染彩丝线标识,穴位嵌以粟粒。岐伯晨起即至窑场,指导修正肝叶形态。
这日,铸鼎原传来急报:民工掘土时得青铜宝鼎一尊,内壁刻满奇异图文。黄帝率众疾往观之。但见古鼎苍青,三足两耳,腹内铭文密布,似星象似脉络。灵氛抚鼎惊呼:“此乃神农时代祭天礼器!”岐伯以帛拓印纹路,归来悬于明堂。连日夜观,忽悟:“此非普通铭文,乃人体脏腑图也!”指其中涡旋纹样:“此当为脾,土性敦阜,运化水谷。”又指连珠图形:“此似三焦,如雾如沤如渎。”众医围观,北狄医者骨伤忽道:“此胆囊形态,与我族解剖所见完全一致!”东夷砭石师亦指认:“此条线络,正是针刺传感之路。”黄帝大喜:“天赐宝鼎,印证医理!当以新获之知,补《内经》脏腑篇章。”
第一节 五神脏论
明堂内,关于脏腑功能的争论日益激烈。南蛮蚩罗主张:“心主喜,怒伤肝,此乃我族巫医世代所传。”西羌导引师反驳:“情志虚无缥缈,岂如气血实在?当以呼吸导引调气为本。”岐伯静听终日,方道:“昨夜观天,见五星悬宇:岁星(木)、荧惑(火)、镇星(土)、太白(金)、辰星(水)。五星星光下应人身,故五脏不仅藏气血,亦藏神魂。”遂提出“五神脏”论: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肾藏志,主恐。为验证此说,命弟子记录患者情志与疾病关联。一月後统计发现:愤怒者多患胁痛,思虑者常见食少,惊恐者常现遗尿——恰合五脏所主。黄帝由此悟:“治身需治心,调形先调神。”在《内经》中增写《灵兰秘典论》,阐述脏腑功能。
第二节 君臣佐使
季冬大雪,明堂药房整日蒸气氤氲。药师们正试制新方,却常见单药有效、合方反弊。这日,试治寒咳:有医独用麻黄发汗,患者汗出不止;有医独用杏仁润肺,痰反壅塞;有医并用二药,效显而平和。岐伯观此现象,取铜鼎演示:“炼铜需主料、辅料、燃料、催化剂。用药如治国,需君药为主,臣药为辅,佐使为引。”遂创立“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君药针对主病,臣药增强君效,佐药防治副作用,使药引导药力。又发现药材配伍後性味变化:“麻黄辛温发汗,配石膏则辛凉清热;生姜辛温散寒,配大枣则甘温补中。此乃配伍之妙。”黄帝命将方剂编为《汤液经》,每方注明君臣佐使。
第三节 梦的解析
腊月夜长,梦兆之说盛行。灵氛常为村民解梦:“梦火为吉,梦水为凶。”某日,连续三人皆梦溺水,求诊于明堂。岐伯诊察发现:一人为心气虚,一人为肾水泛,一人为脾湿困。虽同梦溺水,病机各异。遂提出“梦诊法”:“阴盛则梦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肺气虚则梦白物,肾气虚则梦舟船溺人...”黄帝试之,连日梦飞腾云间。岐伯笑曰:“陛下阳气得伸,志意畅达,故梦飞扬。若梦重坠,则当警惕阳气下陷。”由此将梦象纳入诊法,著《淫邪发梦篇》。灵氛叹服:“巫医解梦但言吉凶,医家解梦乃知病源!”
第四节 五味太过
年关将近,村民多以酒肉庆贺。未几,病者骤增:有目赤肿痛者,有腹胀呕恶者,有筋骨酸痛者。岐伯察问饮食,发现病者皆因偏食所致。遂召众医演示:取五只陶瓮,分盛酸、苦、甘、辛、咸五味溶液。浸入相同肉块,三日後观察:酸瓮肉缩紧,苦瓮肉干枯,甘瓮肉腐软,辛瓮肉散碎,咸瓮肉硬化。“五味偏嗜,伤及五脏。”岐伯阐释,“酸味太过伤肝,苦味太过伤心,甘味太过伤脾,辛味太过伤肺,咸味太过伤肾。”乃制《五味调和图》,示人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如何搭配。黄帝下令颁行天下,并规范井盐开采,防百姓食劣质苦盐。
第五节 解剖争议
开春祭祀时,获战俘数名。骨伤请求解剖研究,引发激烈争论。灵氛强烈反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毁伤?”蚩罗却道:“我族巫医常解剖祭品,以察天意。”黄帝问计于岐伯。岐伯沉吟:“神农尝草,轩辕制衣,皆需观察实践。然需有度有序。”遂定规:只解剖已死之躯;事前举行祭奠;每解剖一具,需总结记录,惠及众生。解剖时发现:心包络护卫心脏,三焦囊括胸腹——此二者在体腔内确有其形,而非单纯功能概念。更重要者,发现“十二经别”分支:“此前所绘十二经脉,尚有细分支络,如江河之有溪涧。”《内经》经络篇章得以大幅补充。
第六节 四海归明
清明时节,四方医者再聚北阳平。岐伯将新撰《脏腑图说》悬于明堂,引发惊叹。东夷医者指肝图道:“我族谓肝主谋虑,今见图示肝叶疏泄之象,方知谋虑需气机畅达。”南蛮蚩罗观心图恍然:“巫医谓心藏神,今见心系血脉,乃知神需血养。”西羌导引师抚肺图感叹:“导引调息关乎肺气,今见肺叶轻浮如盖,方知呼吸深浅之理。”北狄骨伤拜服:“我族只知脏腑形态,今见功能气化之说,乃知死形活气之别。”黄帝欣然:“四海医理,终归一道。”命铸“明堂铜人”,刻经络脏腑于其上,供天下医者研习。
第七节 仓公问难
忽有皓首老翁自东海来,自称仓公,诘难脏腑理论:“先生谓心主血脉,然血脉周身流通,何以独属心?谓肺主呼吸,然丹田亦司气息,岂非矛盾?”岐伯不怒反喜,邀仓公入座论道。三日辩论,明堂座无虚席。仓公言:“人身小宇宙,处处皆丹田,处处有心肺。”岐伯答:“五脏如五方帝君,各镇疆域又共治天下。心为君主,肺如宰相,肝似将军,脾像仓廪,肾乃作强。各有辖域,又相互协调。”最终仓公叹服:“先生之论,既重局部功能,又强调整体关联,老夫不及也!”遂留明堂,贡献东海导引之术。
第八节 形神合一
孟夏之夜,明堂举办“守神大会”。黄帝、岐伯与众医静坐庭中,体会气机流转。子夜时分,岐伯忽问:“此刻感觉如何?”有人说气聚丹田,有人说血涌指尖,有人说思绪飘远。岐伯道:“此即形神合一之证。气血流注是形,感觉思绪是神。医者治形,巫者治神,而《内经》要旨,在形神兼治。”指着星空举例:“二十八宿绕北极运转,如气血环周不息。星辰位置是形,运转规律是神。唯有形神俱察,方能洞悉天人之道。”黎明时分,第一缕阳光照在明堂铜人上,经络闪烁微光。黄帝起身执笔,在竹简上刻下《内经·天年篇》:“黄帝问于岐伯: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未完待续)(来源 灵宝市中医院)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