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10月28日,吴滩镇新灵村举办
“我们的节日——九九重阳节”活动
本次活动以“敬老尊贤话重阳,和美新灵庆丰收”为主题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振兴
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
勃勃生机与人文温度
![]()
![]()
重阳敬老
邀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欢聚一堂
当天,新灵村文化广场宾朋云集,气氛热烈。活动主办方邀请了600余位60岁以上长者,与200余名周边村民、多名本村乡贤及成功人士欢聚一堂;更有逾百名演员倾情献艺,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
![]()
活动现场举行了敬老尊贤仪式,公布了2024年度江津区“健康老人”评选结果,为“健康老人”代表们颁发了证书;公布了2025年度吴滩镇“健康老人”并为老人佩戴绶带。新灵村是一个长寿村,拥有264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敬老尊贤仪式上,新灵村也为这些老人送上了节日祝福和节日贺礼。
![]()
![]()
文艺演出环节,村民自编自演的情景剧《丰收欢歌》、老体协歌舞、少儿节目等精彩纷呈,展现了新灵村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出对老年群体的深切敬意。演出现场氛围活跃,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
![]()
宴绘蓝图
“暖心暖胃”绘乡村新图景
时至中午,重阳宴席盛情铺开。九十九桌宴席,正暗合“九九重阳”之数,寓意深远。村中长者欢聚一堂,唠家常、品乡味,阵阵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桑梓之情。
![]()
![]()
这一道道带有农家风味的佳肴,原料皆来自村民自家菜园、鱼塘和禽舍——青菜是清晨刚摘的,土鸡是在后山散养的,鲜鱼更是村合作社鱼塘今早现捕的。更可贵的是,这场盛宴完全由村民自发组织、自治管理。早在半月前,新灵村村委会大院的布告栏就贴出了重阳宴的倡议书,村民们一呼百应:壮劳力主动承担起桌椅搬运、灶台搭建的重活;巧手媳妇们组成了炊事班,亮出各家拿手好菜;年轻人自发成立志愿队,负责引导接待。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将这场99桌宴办得红红火火,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
![]()
这场由村民自发出资出力、自主操办的重阳宴,不仅是新灵村“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的生动实践,更是农村养老服务创新的温情窗口。通过持续举办这样的尊老活动,新灵村正努力构建一个让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家园。
![]()
丰收新韵
700亩二荆条秋种秋收成功
舞台周边,一盆盆新鲜的青、红海椒尤为引人瞩目,这是新灵村今年率先试种的700亩“秋海椒·二荆条”。往日,各类辣椒在秋季前便已成熟采摘。而新灵村的“秋海椒·二荆条”打破了重庆地区秋季不种椒的传统认知。自9月中旬种植以来,辣椒长势良好,现已进入大规模采收期。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区域秋季辣椒种植的空白,更有效利用了冬闲田资源,在水稻收割后再次创造经济价值,带动村民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
“秋海椒”的试种成功,是新灵村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新灵村正走出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
本次重阳宴上,一份关乎村庄未来的《新灵村2026年共同富裕计划》正式发布,将全场的温情与期盼引向更广阔的未来。计划明确,新灵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关切,村里将系统升级老年活动场所,全面拓展居家上门服务,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蓝图愿景,切实转化为长者身边可知可感的日日暖阳。
老同志郑兴华参加活动。
除了吴滩
江津各地也举行了
丰富多彩的重阳节活动
![]()
九九重阳·岁岁安康
![]()
石门镇党委、政府开展百岁老人走访慰问活动,为老人们送去祝福和关怀。慰问组一行先后前往4位百岁老人家中,与老人及其家属亲切交谈,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日常起居和家庭生活情况,耐心倾听老人心声,并送上米、面、油、奶、糖等生活物资和营养品,嘱咐家属用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
品美食、聊家常、看表演……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巴渝邻里季·巷往好生活”第七届友邻友爱万家宴活动在双福街道恒碧社区恒大金碧天下小区温情开席!500余名居民以食为媒,围坐一堂共话邻里温情让社区满溢“家”的烟火气。50张圆桌错落摆放,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畅谈着社区的变化与发展。
![]()
三五三九社区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务实暖心的重阳节活动。不仅让老年居民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享受到了便捷服务,更传递了社区浓浓的敬老之情。三五三九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致力于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不断探索为老服务新形式,共同构建更加和谐、友好的宜居社区。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上午,李市镇黄桷村开展“椒香满园,情满黄桷”庆祝重阳节活动。村歌小合唱《黄桷树》、方言小品《黄桷树下那点事儿》、舞蹈《大生产》、三句半《黄桷村变形记》、车车灯《黄桷村花开满园》,以及魔术、昆曲、川剧、诗朗诵、歌曲串烧等,乡亲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达了全体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
全媒体记者:张渝 陈俊希 通讯员:刘芃成
聂祯辰 项昶宏 吴茂杨 鄢思伟 张新旗
编辑:胡苓莉 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贺宝胜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和
让大家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