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宝哲(南通理工学院)
给维生素C等常见药贴上高大上的“洋名”,价格翻个几百倍,将没有从医经历甚至只是初中毕业的人包装成“世界级医疗专家”。近日,丹阳检察机关公诉了一起“天价疗养”诈骗案,被告人殷某某等20人获刑。其中一个案例引发关注:夫妻双双深陷“天价疗养”,充值400万元。(10月28日《扬子晚报》)
当几元钱的维生素C摇身变成标价上百元的“进口神药”,当初中毕业生摇身变成“世界级医疗专家”,丹阳这起涉案400万元的“天价疗养”诈骗案,撕开养老诈骗最丑陋的一面。这起案件中,一对夫妻倾囊充值的荒唐,与其说是老人“有钱任性”,不如说是骗子精准拿捏人性弱点的恶性收割。
骗子的套路从来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踩着老年人最柔软的痛点设计陷阱。他们深谙老年人对“长命百岁”的渴望,将普通保健品包装成“能治百病的进口疗法”,把毫无从医资质的人员打造成“海外归来的权威专家”;他们也摸透了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缺口,用“免费体检”“上门关怀”拉近距离,用“一对一健康管理”建立信任,一步步让老人放下戒备,直至掏空积蓄。
更讽刺的是,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疗养项目”,本质不过是换了洋名字的基础营养素,价格却翻了数百倍——这种“智商税”的背后,是对老年人健康焦虑的恶意消费,更是对生命敬畏之心的公然践踏。
有人将案件归咎于“老人有钱”,却忽略了诈骗背后更复杂的社会现实。随着老龄化加剧,许多老年人面临健康知识匮乏、情感陪伴缺失的困境。他们或许有一定积蓄,但其核心诉求从来不是“挥霍”,而是“健康”与“安心”。当正规医疗科普未能完全触达老年群体,当子女因工作忙碌难以时刻陪伴,骗子便趁虚而入,用虚假的“关怀”和“希望”填补空白。
这400万元的损失,不仅是金钱的流失,更是老年人对健康的期盼、对善意的信任被彻底摧毁。
案件的宣判虽迟,但正义从未缺席,也为全社会敲响警钟。打击养老诈骗不能只靠事后追责,更需构建“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兜底”的全链条防护网。相关部门应主动加大对养老领域虚假宣传的排查力度,曝光典型案例、普及健康知识,让骗子无处遁形;社区可积极搭建老年健康服务平台,提供正规体检、义诊和科普讲座,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而作为子女,更要多些耐心陪伴,主动帮父母甄别信息,用实际关怀筑牢情感防线——毕竟,比起“天价疗养”,家人的关爱才是老人最需要的“健康保障”。
400万元的教训足够沉重,它提醒我们:养老领域的骗局,骗走的不仅是钱财,更是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安全感。唯有社会各方共同发力,斩断诈骗链条、填补防护漏洞,才能让“长命百岁”的期盼,不再成为被收割的焦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