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5年周恩来遇难题:无职务给多少工资?毛主席拍板:副总理待遇

0
分享至

1955年9月1日凌晨,北京的雨下了一夜。院子里积着水,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却灯火通明。桌上那份厚厚的《工资制实施方案》已经翻得卷角,可周恩来还是没合上钢笔。三十级工资标准千头万绪,他偏偏被一个名字绊住——郑位三。

新工资制规定得很细,行政三级以下多有量化指标:什么厅局级,什么处级,职务一对照,工资马上能算出来。难就难在郑位三: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新中国成立后却因旧病缠身一直休养,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给低了,良心过不去;给高了,制度上又找不到对应格子。夜已深,他还是在草稿纸上反复写“郑位三”三个字,抓耳挠腮。

回忆闯进脑海。1927年深秋,黄安一带雾气迷蒙,21岁的郑位三领着百姓举火把、敲铜锣,拉开黄麻起义的第一枪。那是连鞭炮都买不起的穷乡僻壤,却硬生生烧出了鄂豫皖苏区的雏形。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远去,大别山被重兵围堵,他带着便衣队白天锄草、夜晚埋伏,宁可啃树皮也死守阵地。地方党组织没垮,群众基础没散,这才给后面的战略反攻留住了支点。

1937年,他再次潜回老区,面对“一枪一担粮”都难凑的局面,用最朴素的方式做动员:“不抗日,日子只会更苦。”大别山的乡亲听得懂大白话,跟着他握住了改编成新四军的枪。抗战胜利前后,30万国民党部队想一口吞掉中原根据地,郑位三和李先念干脆把部队按“机动、断后、留守”三股撒开,边打边走,硬生生从围堵里撕出一个缺口。那场突围,被后来许多军事院校当作教材反复解析。

夜色正浓,周恩来把那段往事压进胸口,提笔写报告。字不多,要点只有一句:“郑位三同志功绩卓著,现无行政职务,工资级别请主席定夺。”写完,他叹口气,把文件送往中南海。

几小时后,毛泽东批示抵达。纸页上墨迹未干,“享副总理待遇”六个字一目了然。接到电话时,周恩来苦笑:“果然还是主席心里有数。”毛泽东在那头爽朗地答道:“位三的贡献,不能让形式把它埋了。”



通知传到北京医院,郑位三正在病房里做恢复训练。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愣了三秒才领悟,连声说:“多谢组织。”接着把手一摆,“钱归钱,人归人。先把烈士遗孤的助学金补齐。”拿到的副总理级补贴,他分批转给鄂豫皖老区。外地来信求医、借款,他见到就批注“按困难户标准处理”,绝少留痕。

对家人,他更苛刻。公家配的轿车多年吃灰,子女一提坐车出门,他只淡淡丢下一句:“走路,别丢面子。”儿子成年后进工厂领的是学徒工资;有人打招呼想给“首长后代”开绿灯,他把人挡在门外,连茶都没倒。女儿回忆:“父亲不讲大道理,就一句话——别靠别人抬,自己站。”

1956年前后,郑位三身体稍缓,常悄悄回到社会科学院查资料,为整理鄂豫皖斗争史做准备。没几个人知道,他把自己名字从作者栏里划掉,只写“资料组”。朋友问他为何如此低调,他摆摆手:“把事写清楚,比写谁重要。”

1975年7月27日清晨,病情突然恶化,他在医院里平静地合上眼睛,年仅七十三岁。病历卡最后一栏,依旧写着那串不起眼的备注:“行政三级,副总理待遇。”除了接诊的护士,没人再去翻那张纸。但那六个字背后,是一位老区元老沉甸甸的履历,也是国家对功勋最干脆的肯定——制度要严谨,血与火的付出同样要被看见。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1910文章数 15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