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连州市知联会一行10人跨越700公里山水抵达三都,开启一场与三都县知联会共同探索非遗之美的考察交流之旅。
铜鼓为媒:解码水族文化基因
在贵州省水族文化博物馆,连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知联会会长黄友建敲响了代表着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的铜鼓,鼓声激活的不只是水族千年的文化密码,更奏响了粤黔两地携手共护非遗、深化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馆内以水书古籍、水族服饰等珍贵文物打造“沉浸式体验”,辅以工作人员的生动解说,生动呈现水族悠久历史脉络与文化特质,引得大家流连忘返。
![]()
坚守匠心: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大家对韦桃花水族马尾绣博物馆的各类马尾绣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精湛技艺连声赞叹——以马尾丝为芯缠绕丝线形成的凸起纹路,蜿蜒相连成一幅幅生动精巧的美丽图案,象征各族儿女在中华大家庭交往交融,共绘美好新篇章。博物馆负责人韦桃花为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她以“合作社+家庭作坊”模式构建起互助共生的“姐妹工坊”,让马尾绣娘们“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成为生动现实。听闻馆内珍贵绣品《九龙戏珠》由韦桃花历经十年一针一线打磨而成,大家纷纷向她致敬。“一根丝线守千年,非遗文化传承需要更多这样的十年坚守。”连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知联会副会长成熊辉说道。
研学交流:共绘文化传承蓝图
在凤之羽水族非遗项目体验中心,三都县非遗中心副研究员、三都县知联会会长潘瑶为大家详细介绍三都县知联会如何依托实践创新基地,以“一次水族文化讲座”“一次水书书写”“一次马尾绣体验”三个“一”打造“‘遗’路同心,文脉铸魂”党外知识分子品牌,开展非遗技艺培训、文化传承、扶持和帮助绣娘实现再就业,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会员们专心认读水书文字,亲自上手体验制作马尾绣,触摸活态非遗,从抽象到具体感受水族“活化石”的魅力,并就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有机融合进行探讨。
![]()
贵州村马: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会员们在西部赛马城体验水族非遗与竞技激情的完美融合——水族人民早已将“马”升华为融入血脉的文化图腾与精神信仰,水族端节传统赛马不仅仅是民族竞技,是一场关于信仰、历史与共同体记忆的活态展演,更是水族‘马文化’的当代表达——它从未被封存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而是在每一次马蹄叩击大地的声音中,在每一针包裹马尾的丝线里,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三都县通过周末、节假日、传统节日举办赛马活动,持续擦亮“贵州村马”IP,打造丰富的特色文旅活动,让各民族文化在三都交往交融交流,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这场以鼓为起点,以绣为媒介的跨时空对话中,民族文脉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书写着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注脚。两地知联会表示,此次活动已缔结友谊之花,将不断互相学习借鉴,深化双方交流协作,共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智慧和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