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敬老情浓。安徽省临泉县以“关爱一老一小”为主线,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孝亲敬老活动,推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彰显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实效。
![]()
活动现场。
党建引领强机制,“有事找书记”架起暖心桥
“书记带头干,敬老有温度”成为临泉县基层为老服务的真实写照。“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书记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将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在黄岭镇大刘村的重阳活动中,村书记参与舞狮仪式、为老人切蛋糕、组织红色教育讲座,百余名老人欢聚一堂,暖意融融。
在长官镇养老院,镇村书记积极协调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摆桌设宴、义演助兴,让50余位老人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有事找书记”不仅是工作机制,更成为情感纽带。通过定期走访、集中接待、活动参与等方式,村(社区)书记主动倾听老人心声,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成为老人身边的贴心人。
![]()
活动现场。
活动搭台传孝道,文化浸润树立新风尚
临泉县以“我们的节日·重阳”为契机,推动孝亲文化融入基层、深入人心。
长官镇蕴华居委会连续两年举办“重阳节里老人宴·孝老文化新风传”活动,不仅为16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还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儿子”“蕴华好人”等身边典型,树立孝老爱亲的文明标杆。戏剧、杂技等文艺演出持续90分钟,极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
城南街道新城社区、鲖城镇耿庄村等地则通过积分超市、套圈游戏、义剪义诊、送花问候等小而精的活动,增强互动体验,提升老人的获得感。“有书记操心,我们老人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成为老人们发自肺腑的赞叹。
基金保障促长效,文明课堂引领新风尚
推进敬老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临泉县着力构建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其中,蕴华居委会于2023年成立乡风文明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13.6万余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奖励道德模范、支持敬老活动,将“敬老爱老”纳入常态化奖励范围,实现“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同步开设“移风易俗微课堂”,邀请老党员和道德模范结合身边案例宣讲,倡导“节俭办宴、孝亲敬老”,推动文明理念润化人心。
黄岭镇大刘村老年食堂采用“社会捐赠+村党支部筹集+群众自主捐献”的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大刘村老年食堂每天让村里130余名老年人告别了做饭难、吃饭单调的问题,让老年助餐暖胃更暖心。
在示范引领下,全县多地陆续设立“老人关爱基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居主办”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为老服务从“节日化”走向“日常化”,让敬老爱老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底色。
志愿协同护健康,多元服务构建新格局
临泉县积极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动服务体系。
城南街道凡庄社区与手拉手志愿者协会合作,在义诊区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服务,开展急救科普与健康宣讲,提升老人自我防护能力;义剪区让老人焕发新颜;趣味游戏区则让老人重拾童趣,增强幸福感与归属感。凡庄社区打造的“情暖重阳 爱在凡庄”银发嘉年华,借助心愿墙、健康互动、邻里交流等形式,将物质关怀与精神慰藉融为一体,成为基层“软服务”的典范,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孝亲敬老永无止境,基层治理彰显担当。临泉县以“有事找书记”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基金为保障,以课堂为引导,以志愿为补充,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为老服务新格局。
未来,临泉县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让孝亲敬老成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中最温暖的底色,奋力书写新时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临泉答卷。(任蕾懿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