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养猪场的污水顺着暗管流进沟里,夏天路过时臭得不敢张嘴呼吸,现在沟水清了、岸边绿了,终于能安心散步了!”10月29日,在临泉县迎仙镇畜禽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现场会上,迎北社区村民安晓兰指着整治后的沟渠,向在场的养殖户代表们细数环境变化。当天,这场以“深学细悟强引领 绿色养殖促振兴”为主题的现场会,通过“反面警示+正面示范”的“现场教学”模式,让参会者直观感受畜禽养殖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也彰显了政府铁腕治污、护航产业绿色发展的决心。
暗管排污引民怨,综合治理换“新颜”
“之前这家养猪场为了省成本,偷偷埋了暗管,粪水直接排进村边的沟内,没多久水就变黑发臭。”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伟指着迎北韦庄生猪养殖场的暗管,向观摩人员还原曾经的污染场景。据介绍,该养殖场未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长期通过暗管偷排污染物,周边村民多次投诉,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顽疾”。
群众诉求就是治理方向。迎仙镇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临泉县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分局依法对该养殖场予以关停,并组织镇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开展河沟全方位修复,组织机械清理沟渠淤泥及污染物,在河沟渠两侧种下绿化苗木,构建生态缓冲带,迎仙镇将此条修复后的河沟命名为“碧水湾”,以此提醒广大群众爱护来之不易的碧水蓝天。
“现在沟里能看到小鱼了,晚上出来散步再也不用捂鼻子,这治理真是说到了我们心坎里!”观摩现场,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点赞,成为对治理成效最直观的肯定。
![]()
现场观摩。
粪污变“肥”促增收,生态效益双丰收
与迎北韦庄养猪场的“教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常湾村事成蛋鸡生态养殖基地的“惊喜”。在该养殖基地的粪污处理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将鸡粪转化为颗粒有机肥,车间外不仅闻不到异味,周边还配套种植了20亩有机蔬菜。
“以前鸡粪堆在角落,下雨流得到处都是,村民意见很大,投诉不断。两年前引入这套专业粪污处理设备,每天能处理8吨鸡粪,产出的有机肥除了自己用、卖给周边种植大户,还销售到太和、界首等周边县市,一年额外增收40多万元!”养殖基地负责人钟事成向参会的养殖大户算了一笔“生态账”,通过“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的循环模式,养殖基地的鸡蛋品质也得到提升,成为阜阳地区多家商超和食堂酒店的“绿色单品”,收购价比普通鸡蛋高出10%。
现场展示的有机肥成品和有机肥订单合同,让不少养殖户眼前一亮。“原来粪污不是负担,还能变成钱袋子,这下我知道该怎么改了!”来自刘集村的养牛大户李兴华边记录边感慨。
![]()
会议现场。
现场会“把脉开方”,政企同心谋转型
“从乱排受罚到循环增收,两个案例告诉我们,绿色养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答题!”在随后的集中会议上,迎仙镇党委书记潘红伟表示。当天的会议不仅组织参会人员观看畜禽污染警示视频,还邀请镇直部门负责人解读畜牧养殖相关政策,明确养殖粪污处理环保达标要求以及处罚规定,现场解答养殖户在设施升级、粪污处理等方面的疑问。
“我们不仅要依法处罚整改不达标养殖,更要引导科学养殖,让养殖户既能守住生态底线,又能稳住增收饭碗。”潘红伟表示,下一步,迎仙镇将建立“一场一档”监管机制,组建镇村联动+群众监督的环保队伍,同时加快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业抱团发展,让畜禽养殖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于贡雨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