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整顿加速
2024年1月20日,正荣地产实际控制人欧宗荣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成为当年民营房地产企业反腐败风暴的标志性事件,揭开了行业深层治理的新篇章。
同年8月22日,泰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这一消息再度震动资本市场。作为曾深陷债务泥潭的代表性房企,泰禾在尚未完全走出财务困境之际再遭管理层重击,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近期,源自江苏的金新城置业实控人许培新也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正式立案调查。其控股的新三板挂牌物管公司金新城对外发布公告予以证实,仅说明案件尚处于侦查阶段,未透露具体涉案缘由,引发市场广泛猜测。
![]()
公开信息显示,许培新与其配偶李金妹共同持有金新城置业全部股权,并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掌控金新城91.11%的表决权,形成高度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呈现显著家族化特征,多名职工监事为其近亲属,独立监督机制薄弱,外部普遍质疑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透明度。
此外,在8月份,万通发展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忆会收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具的拘留通知书,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使这家正处于战略重构关键期的老牌房企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当前房地产领域的反腐行动已突破传统“现场抓人”的局限模式,全面引入大数据建模、区块链资金追踪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对异常交易路径的智能识别和资金流向的全链条还原。即便资金经过多层嵌套转移或电子数据被人为清除,也能借助技术复原关键证据节点,构建完整司法证据体系。
![]()
在国际协作层面,“猎狐行动”与“天网行动”已与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执法合作机制,跨境追逃、追赃网络日趋严密,彻底瓦解了涉案人员企图通过外逃逃避法律责任的心理防线。
地方治理同步深化,河南省长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不动产登记这一廉政高风险环节,系统部署四项整治举措:健全制度屏障、强化问题线索摸排、推进作风整顿、规范岗位权限配置,力求从源头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针对责任落实中存在的“五个不到位”现象加强风险预警,重点打击收受礼品礼金、利益输送等隐蔽性违规行为,着力净化基层政治生态,遏制腐败苗头滋生蔓延。
![]()
人事震荡
伴随反腐高压态势持续升级,多家头部房企高层管理人员接连以“个人原因”为由宣布辞职,高管更替频率远超往年同期水平,行业人才流动进入剧烈调整期。
10月13日,万科企业在港交所发布官方公告,宣布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辛杰因个人事务申请辞去所有职务,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此举迅速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投资者对治理稳定性产生新的疑虑。
10月1日,华发股份披露公告称执行副总裁张巍因个人因素离职;而早在6月6日,该公司另一位核心高管——董事局成员、执行副总裁张延也已同样理由辞去全部职务。短短半年内两位重量级管理者相继退出,折射出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深层变动。
3月27日,绿城中国亦发布公告称,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调整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业内普遍认为,“工作安排”这一措辞常作为规避敏感信息披露的替代表述,实际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人事博弈或合规审查压力。
![]()
不仅大型房企频现高管异动,众多中小型房企同样面临管理层洗牌潮,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到区域负责人、财务总监等多个关键岗位均出现密集轮换。
尽管多数离职声明统一采用“个人原因”这一标准化说辞,但结合宏观环境分析,背后动因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一方面,随着纪检监察力度不断加大,部分高管担忧过往任职期间存在不合规操作被追溯问责,倾向于提前退出以规避潜在法律风险。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下行周期,企业普遍面临偿债压力加剧、销售业绩萎缩、转型路径不明等多重挑战,管理职责日益繁重,心理负荷与职业风险陡增,促使一些管理者主动选择退场。
![]()
同时,企业战略方向的重大调整也成为推动人事更迭的重要因素。部分开发商逐步收缩传统开发业务,转向新能源、科技制造等领域布局,在此过程中原有管理团队因专业背景不匹配或发展理念分歧而被动出局。例如万通发展在筹划收购数渡科技期间,即同步启动了管理层重组计划。
另有部分案例源于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家族式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制度过渡阶段,创始人家族成员逐步淡出运营一线,为专业化团队让路,推动组织结构升级。
频繁的人事变动不可避免地对企业日常经营造成短期扰动。核心岗位空缺可能导致重大决策延迟、项目推进受阻,尤其对于正处于债务重组攻坚阶段的企业而言,管理层动荡将直接影响债权人信任度以及融资谈判进度。
![]()
但从行业整体视角看,这场高管震荡是市场深度调整的自然产物,既是旧有发展模式崩塌的表现,也为新型治理结构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一批具备合规意识强、擅长精细化运营、熟悉新兴业务拓展的专业人才正加速填补关键岗位,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同时,这波辞职潮也为在职管理者敲响警钟,倒逼其转变经营理念,摒弃过去粗放扩张时期的灰色操作惯性,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与合规能力。
![]()
深度出清与结构重塑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监管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整治,正推动整个领域迈入结构性出清的关键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76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21家房企被迫退市,而本轮反腐风暴与高层人事剧变进一步加快了优胜劣汰的节奏。
经营困难企业加速退出市场,优质主体则借机通过并购整合获取优质资产,优化资源配置。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及稳健型民企已开始接手违约房企的核心项目,实现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
出清过程不仅发生在企业主体层面,也深入至业务架构本身。许多房企主动缩减地产开发规模,剥离非主业资产,回归主营业务或向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寻求可持续增长路径。
![]()
与此同时,行业资金运作秩序持续改善,各类违规融资、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受到严格约束,大量被关联方长期占用的资金正逐步回流。以金新城为例,其近年应收账款中来自地产关联方的比例长期高于34%,此类流动性隐患正在被系统清理。
结构重塑首先体现在企业治理机制的革新上。像金新城这类股权高度集中、家族主导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专家指出,其接班人必须直面三大难题: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家族成员退出日常经营管理、实现业务运营独立化运行。职业经理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行业演进不可逆转的趋势。
![]()
其次为业务结构的战略转型。部分房企积极探索跨行业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万通发展斥资8.54亿元收购数渡科技62.98%股权,正式切入高端芯片赛道,意图摆脱对房地产主业的过度依赖。
也有成功转型典范可循:闻泰科技前身为房地产企业,历经多年战略转型,现已深耕移动终端设备制造与半导体产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237.36%,展现出强大的成长韧性。
此外,住房供应体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建设提速,越来越多房企由单一商品房开发转向“商品房+保障房+租赁房”三位一体供给模式,回归住房居住属性和服务民生本质。
随着整治工作的纵深推进,房地产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中央统筹、地方联动,行政监管与司法介入协同,技术赋能与制度建设并举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
结语
房地产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出清与重构,这是行业发展阶段性演进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持续引导下的必然结果。
结构重塑不仅仅是企业治理模式和业务方向的调整,更是行业发展底层逻辑的根本变革——从依赖土地红利转向依靠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从资本驱动为主转向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核心驱动力。
尽管转型过程充满阵痛,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部分从业者需面对职业重塑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唯有经历如此彻底的自我革新,房地产行业才能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根本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