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6年( 1927年 ) 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从晚清以来国人一直被欧美国家欺辱, “洗刷东亚病夫耻辱”的呼声越来越高 ,加上当时社会有呼吁弘扬国术、提升国民体质的诉求,于是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术馆”建设运动。
先是由立法委员、西北军将领张之江、东北军将领李景林向立法院建议,创建中央国术馆,全称为“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修)馆”,简称“央馆”,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林森等人的支持下,于1926年6月下旬在首府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一说韩家巷)开始筹建。
到了1928年6月底,中央国术馆宣告成立,并要求各省、市(县)成立分馆与支錧。
最初,中央国术馆在馆内设立了“少林门”与“武当门”——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被定性为“内家功夫”,划入武当门,门长是孙禄堂;其余武术拳种,如查拳、谭腿等,皆被定性为“外家功夫”,划入少林门,门长是王子平。
后来发现不能这么搞,会引起门派纷争,要鼓励武林团结,经过商议后,取消了“少林门”与“武当门”的建制。
中央国术馆牵头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国术国考”。
![]()
图一:张之江
![]()
图二:李景林
![]()
图三:晚年王子平(左)与中年孙禄堂(右)
![]()
图四:中央国术馆全体成员合影
![]()
图五:1928年全国国术大会开幕式留影,蒋介石居于前排正中,冯玉祥等其他军政要人也有参加。主席台悬挂的对联是“男儿好身手,民族真精神”。
![]()
图六:蒋介石、冯玉祥发表演讲及会场牌楼
![]()
图七:国术国考中的套路演练
当时,江苏省政府诸委员也发出《关于成立江苏省国术馆的倡议书》,1928年6月1日省政府函聘张之江、李景林、何玉书、张乃燕、陈和铣、茅祖权、郑佐平、王子平、王润生、孙铭、李锦文、金淑黄、钮永建为江苏省国术分馆董事,筹备馆务进行事宜。
6月27日,省政府委员会通过《江苏省国术研究分馆章章程》,并对人事作了安排,然后董事会 通过章程和组织法,7月1日筹备完成,并在这一天宣布正式成立江苏省国术馆,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江苏水陆公安管理处旧处。
江苏国术馆设立馆长、副馆长、董事会,特邀了一批当时武术界非常有名的高手担任教习,其中以孙禄堂、杨澄甫、田兆麟、金佳福、孙存周、胡凤山、李庆澜、郝月如等最为有名。
![]()
图八:1928年7月2日《民国日报》
1928年7月27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批准镇江为江苏省省会,于是江苏国术馆搬迁到镇江。
经过3个月的搬迁筹备,1929年2月19日,江苏省国术馆迁至镇江办公,地点在新西门阳彭山北五省会馆。(如今登云路一带)
这座江苏国术馆,拉开了近代镇江武术史的序幕。
![]()
图九:江苏国术馆迁往镇江
![]()
图十:1929年,江苏省国术馆教习(右)与省府卫队长(左)合练“单刀破花枪”
01
江苏国术馆是近代武术发展历史中非常有名气的一座武馆,期间很多武术名家和当时武 术界的有识之 士一起为中国武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为江苏是经济大省,镇江又是金融重地,所以资金是充足的,江苏省主席钮永键担任馆长时期,特别 聘任武林泰斗孙禄堂先生,来镇江担任教务长并兼任副馆长,实际主持江苏国术馆工作,每个月薪酬400银元。
当时聘请的教习阵容很强大。
![]()
图十一:江苏国术馆的“披身砍刀独立式”
教务主任:孙禄堂;武当门教务长:田兆麟;少林门教务长:金佳福。
教习队伍:
一等教习:杨澄甫(由孙禄堂特别邀请来镇江,原为名誉顾问)、田兆麟、金佳福
武当门一等教习:萧格清、于化行、孙国屏、张景祺
少林门一等教习:徐铸人少林门二等教习:陈一虎
二等教习:金淑英
三等教习:孙百如
教习:孙存周、胡凤山、李庆澜、郝月如、孙振岱、李庆澜、王普雨、宋长喜等
助教:陈敬承、白志祥、闻春龙、童文华、金士明、缪凤池、黄思卿、吴明德、闻春龙、萧汉卿等。
关于办班情况,条件也非常好:
(一)国术师范讲习所。
简称师范班。内分官警班和志愿班。招收学员一般为70—80人。官警班选送军警人员参加训练,各县推荐1—2人。志愿班由各机关、团体志愿学武者参加训练,经过考试,才能录取入学。学期半年至一年,全天脱产训练。国术馆供膳宿。
(二)女子国术传习所
简称女子班。招考志愿学武女子参加训练,招收学员一般为20—30人,膳宿自理,故远道负籍而来者寥若晨星。
(三)业余国术露天学校
简称露天班或民众班。招收学员一般为200人左右。分成年、童子、女子三个班,不收费用,每天晨学习一小时左右。
学习的课程:主要是学习武术(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等拳械),但也要学习三民主义和国耻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时间占20%。
当时钮永建与孙禄堂主持的江苏省国术馆主要有两个工作方向:一个是横向,即面向全民健身,推广普及武术;再一个是纵向,即注入现代精神,培养国术人才。
![]()
图十二:江苏国术馆师范讲习所学员练习形意拳
![]()
02
江苏国术馆的国术教习,相当见成效.
1929年5月31日《世界晚报》“女教官空手御两盗”一文报道:“(江苏国术馆)孙禄堂之高足……大显身手……两盗均受伤……”
![]()
图十三: 1929年5月31日《世界晚报》
报上刊登:
1929年5月30日,地处镇江的江苏省国术馆的女教师金淑英,时不满30岁,约好了闺蜜去镇江郊外骑马,结果因狂风大作,未果。金淑英将闺蜜送回到她的住处,然后独自返回,这时已是旁晚6点左右。
当金淑英行至山门口白莲巷时,遇见两个男子迎面走来,靠近时见金淑英不备,突然抓住金淑英手臂,抢夺其手表和金戒指。事发突然,金淑英本能以所学的太极拳技法将其中一人打倒,另一劫匪抢前打来,被金淑英踢倒。
几番恶斗之后,两个匪徒见自己不是金淑英的对手,两匪徒分南北两个方向负痛而逃。金淑英选择其一,在后紧追不舍。金淑英追击途中遇到江苏省国术馆同事曹维邦,两人分头围捕,由曹维邦将此匪擒获。此匪名叫徐桂华,时年26岁,另一匪姓黄,是伤兵院的看护兵。
金淑英原是上海中华美术学校的美术老师,此时跟从孙禄堂学习孙氏太极拳不满一年,以前没有武术功底,平日也只练走架子,还没有学习交手。金淑英与二劫匪格斗中的用法是出自本能将所学太极拳技法发挥出来。金淑英感叹自己虽有临机巧劲,但是一击毙敌的能力还有不足,终究除了站了3个月的三体式外,还没有练习形意拳,习孙氏太极拳也尚不及一年。
(①曹维邦是江苏省国术馆第一期师范讲习所学员;②《江苏省国术馆十八年年刊》江苏省国术馆1929年7月编印)
![]()
图十四:江苏省国术馆师范讲习所学员习练太极拳搂膝拗步
![]()
图十五:江苏省国术馆教练对练形意拳
江苏国术馆的武学思想主张拳与道和,除了普及国术,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员,并为中国武术的规范与统一发展,探明了道路。
国术馆前后开办4年,为江苏省水陆警官学校培育了一批国术教员,并为江苏省61县培育了数百名国术骨干。1930年,在全省61县都成立了县级国术分馆,普及国术在全国各省中领先,国内国术大赛皆名列前茅。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江苏国术馆组织了“义勇军”,奔赴北方投入到抗日行动中。
![]()
图十六:1931年10月3日《时事新报》“苏省国术馆义勇军成立”
后“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时局震荡,江苏国术馆宣告结束。
虽然江苏国术馆只有4年时间,但它在镇江播下的种子,却发 芽、开花、结果了。
孙禄堂、杨澄甫在镇江留下不少太极拳亲传弟子,当时镇江的一些学员,要求一等教习柳印虎继续留在镇江教拳。柳在在镇东建立行键拳社,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才停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随后数十年,在镇江市涌现出陈健侯、张祚玉、陆春椿,梁有俊、臧肇学(其子臧志国今在阿根延开武馆)、周生洪(今江阴武术名家)等等一批武术名家,他们的徒子徒孙散布镇江和沪宁线一带,习武传艺,蔚然成风。
如今,镇江仍在传承江苏国术馆多条血脉,如孙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在张志毅、霍培林、葛澄等热衷于弘扬中华武术的前辈推动下,积极整理汇总江苏国术馆的相关历史资料,相信不久的将来,江苏国术馆必将中华武术精神传承发扬光大。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