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梨子的滋味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学习小组工作室】


中国人吃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诗经·秦风》说:“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檖(suì),就是梨的古称之一。“孔融让梨”的典故,在中国更是口耳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也常用梨子来讲道理。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下基层时常说的话。

说的是梨子,谈的是调研。习近平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他打过一个比方:“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2013年2月,习近平走进甘肃定西村民家破旧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此后,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引洮工程”加快施工步伐,甘甜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进了家家户户。

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实情。习近平说,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得民心者,靠实事求是。”


2022年3月1日,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习近平还讲过另一个关于梨子的故事。

2022年3月,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到了《元史》中记载的理学家许衡的一件事——

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借这个故事,习近平告诫党员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小小梨子滋味长。有时要跋山涉水,亲口吃一吃;有时须自重自省,宁渴不能摘。行止之间,既彰显调查研究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关乎党性教育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

其中的辩证智慧,还需我们仔细品、认真尝。

文/唯真

编辑/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时报等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学习小组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incentive-icon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账号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16330文章数 256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