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万以下!这个村彩礼是怎么降下来的?

0
分享至

点击听AI播客

阅读全文需5分钟

2018年以前,大庄村的彩礼曾高达30万元;

2018年后,彩礼逐步下降到6万元;

到了今年,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又进一步降至5万元。

所以,大庄村彩礼是怎么降下来的?

谁来治理?

“兵书记”返乡 剑指高彩礼

“10多年前,我们这儿流行一句话——有女不嫁大庄村。”石卫媛感叹道。

“因为大庄穷啊,都是种地的。而且早前村里不太平,村‘两委’内部搞分裂,村里人心涣散,卫生脏乱差,是个典型的‘后进村’。”石卫媛坦言,“大家自嘲村里都是‘水泥’路,因为一下雨就连水带泥。”

环境脏乱、交通闭塞,集体经济也几乎为零,多种原因使得大庄村失去了发展先机,也削弱了在婚恋市场的竞争力,村民经济增收渠道单一,收入水平低于周边同类村庄。而恰恰农村地区彩礼的多寡普遍又和家庭经济基础成反比,越是落后,彩礼越高。


河间市婚姻登记中心一景。

2018年,有着多年军旅生涯的石炳启被家乡人民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刚上任时,石炳启在村里挨家挨户摸排了一遍,发现彩礼问题的确成为困扰村民的“拦路虎”。2018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万元,30万的彩礼,相当于一家人多年的收入。石炳启意识到,整治高额彩礼势在必行。

彼时,整个河间市的婚俗改革也准备就绪。2018年12月,河间市召开了全市层面的移风易俗推进大会,推行低彩礼、“零彩礼”成为接下来几年的重点工作。

怎样立规?

建支好队伍 定个好规矩

几乎每个村都会有几位主持村民们红白事的“总导演”,有的叫“大总”,有的是“执事”,在大庄村叫做“大操”。村民们每逢过事必要请他们操持大小事宜,比如确定彩礼数、决定婚宴规格等,他们在村里享有威信,是村里红白事的关键人物。

2018年年底,大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同时制定了《大庄红白事管理新规》《大庄村规民约“十要”“十不准”》,“红白理事会主要成员就是村里的‘大操’,我本人担任理事长,为的就是确保红白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监督下为百姓服务,宣传简办红白喜事的理念。”石炳启说。

60多岁的张占苓是红白理事会成员,也是大庄村出了名儿的“红娘”。石卫媛、张维夫妇是让她逢人便夸的一对新人,按她的说法,这一对有“开创性”的意义。

石卫媛来自大庄村,张维来自隔壁南古寨村,这两个村距离近到种庄稼都能挨到一起,但两个村却因为老一辈的纠纷成为“世仇村”,100多年不通婚。

“据说当年是因为一位南古寨村人绑架了大庄村人,两村村民互相说对方村里没好人,从此结下仇怨。但既然已经过去这么久,俩孩子又合适,别让上一辈子的隔阂阻挡了新人的幸福。”张占苓心里亮堂,早就想开了。

但婚姻总归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女方父母提出要18.8万彩礼,这让石卫媛很伤脑筋:“父母都务农,如果真要十几万的彩礼,我们婚后还得一起还债。”

“但石书记和占苓姨是有点‘犟’的。”石卫媛补充道,“他俩来来回回去了女方家三四趟,也讲政策,也谈人情,最终还是用诚意打动了我的岳父岳母。”

2019年底,石卫媛以“零彩礼”迎娶新娘。据他介绍,婚礼在村里举办,由红白理事会全程操持,让他们省去了不少麻烦。按照村规民约,酒席不超过12桌,随礼不超过100元,整场婚礼连同彩礼至少省下20万。

“会觉得婚礼简陋吗?”记者问。

“不会啊。村里的锣鼓队、舞蹈队都来助兴,而且乡亲们都是冲着‘情义’来出义工,没要我们一分钱,这跟城市里所谓的购买服务的逻辑完全不一样;而且,我和爱人的‘情义’,还帮助两个‘世仇村’重归于好,能不开心吗?”

石卫媛的婚礼办得皆大欢喜,但每村每户情况各有不同,怎样能保证更多村民主动遵守村规民约中的婚俗标准?

大庄村琢磨出两个屡试不爽的办法。

一是靠“兵书记”的威信,让“面子”制衡“面子”。石炳启以低彩礼为条件做证婚人,在大庄村村民看来有很高“含金量”,而石炳启也乐意为之,村民有结婚的他都会去捧场。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哪家办喜事没有他出席证婚,就显得没有面子。


石炳启(左一)为新人证婚。

二是靠红事大厅的吸引力。2024年5月,村里由老村委会改建而来的红事大厅向村民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场地费,唯一的“门槛”也是仅限低彩礼家庭使用。今年7月,红事大厅里还为村民们配上了LED大屏,厅里花团锦簇、彩带飞扬,整体气氛并不逊色于市里的酒店。

怎样入心?

涓滴持用力 培育好村风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队伍建好,规矩定好,但怎样让村民从内心里端正对彩礼的认识?

石炳启认为,要和村民们多交流,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因此,常规性的理论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了大庄村的“固定节目”:一年一度的全体村民大会、一月一度的村民代表大会,以及至少一月一次的党课,都是大庄村村民给思想“充电”、民主表达意见、凝聚共识的重要场合。

“比如党课学习,多数时候是石炳启书记给村民们讲故事。几年前刚开始推行婚俗改革的时候,石书记每天晚上等大家忙完农活,就在村里微信群里通知,今晚他讲党课,想听的可以来村委会。”石卫媛回忆。“一开始也没什么人去,后来村民们发现书记讲得都很有意思,就是和村民唠家常,绘声绘色地讲他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经历,还教育村民们眼光放长远,当然也有宣传移风易俗的内容,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河间市举办集体婚礼。

石小辈介绍,每次村民大会也要表彰村民,对村里的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简办婚礼等村民进行表彰奖励。那天有的村民接到村里发的奖状,开心得不得了,没准儿那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奖状。”

说到这儿,石小辈特意为记者指了指道路一侧的墙上照片,那是大庄村历年举办全体村民大会的大合影,每张照片旁边都标注着时间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2018年12月26日天降瑞雪”“2019年12月26日寒风呼啸”“2020年12月26日万里无云”“2021年12月26日阳光高照”……逐句读下来,竟意外读出了时光变迁的厚重感,天气由阴霾变得晴朗,这恰好与大庄村近些年的发展历程相呼应。

“村庄这几年的变化发展村民都看在眼里,所以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配合度也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建强基层党组织的一个生动诠释。”石小辈说道,“我从小在村里长大,以前村里的草长得能到腰这个位置,因为大家都只管自家院里,没人管公共区域。”

“石书记来了之后,修路、清杂草砖头、装天然气等,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村‘两委’班子、党员带头去做。”石小辈说,“比如村内的积水问题,当时排水道需要修100多米,工程造价要13万元,但村里没有钱怎么办?石书记说钱他垫上,活咱村民自己干。结果村民一呼百应,不仅解决了村里的‘老大难’,最后才只花了5万多。”

如今,“义工”这个词在大庄村很流行,不论是红白事去帮忙,或者村里的其他大小事,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民门感叹:“以前没有当义工这一说,找人干活钱给少了都不干。现在,村里有活儿,喇叭一喊,全村人都来了。”

村风清、民风正。如今,大庄村村民的文化素养正逐步提升,精神世界愈发丰盈。“低彩礼”的文明新风正悄然融入村庄肌理,成为共识,低彩礼、“零彩礼”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怎样推广?

各村齐发力 涵育“大气候”

“各地制定彩礼金额上限标准,不超过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两倍。”今年全国两会上,石炳启的建议引起了网络热议。

谈及为啥要在两会上提出关于高额彩礼的建议,他坦言:“年轻人工作生活半径越来越宽,另一半的地域分布也愈发多元,所以仅治好一个村的彩礼还远远不够,需要全国上下形成治理合力。”

但并不是每个村都有“石炳启”。在其他的村又该如何?

距离河间市城北10公里的诗经村镇二十里铺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面对不愿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有两招应对。第一招是“夸”,抬高村民的思想格局:“现在少要几万块钱,看似受点委屈,实际上是在提升自己的人品和格局。”

第二招则是反复做思想工作。他曾这样批评一户坚持高彩礼的家庭:“你这边要一大笔钱,男方老人都快愁死了,你自己能真的高兴吗?能替孩子想想吗?” 几番沟通下来,大多数村民都会主动依照村规民约行事。

而在河间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乡镇沙河桥镇,卢位村的460平方米的高标准婚俗改革大礼堂已于2023年4月投入使用。整洁干净的厨房、漂亮的婚礼背景墙,还配备了音响、桌椅等,可以同时承办22桌酒席。今年卢位村婚俗大礼堂另拓展出了孝老食堂功能,礼堂红彤彤的背景与老人们的笑容相映成趣,美了村庄,暖了人心。

因地制宜、各显神通,“低彩礼”“零彩礼”之风在河间市乡村地区铺展开来。

据河间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高秀珍介绍,全市639个村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出符合村情民意的移风易俗方案。虽说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但在石炳启看来,建队伍、立规矩、教育宣传、实施行动、总结评比等“五部曲”,在治理高额彩礼上仍具有借鉴意义。

再将视野放宽,会发现河间市婚俗改革的“大气候”也已蔚为大观。“2018年后,河间市重点推进的婚俗改革工作,2021年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市里连续7年举办5·20‘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共计149对新人参加。”高秀珍说。


大庄村在“520”当天举办集体婚礼。

每周五是河间市固定的“领导颁证日”,当天,河间市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具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将亲自为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

宣传上也很有看头:今年7月,河间融媒体中心推出微电影《花开有时》,微电影取景于大庄村,讲述了一对年轻人如何为了凑够彩礼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一经推出便迅速引发河间人民共鸣。谈及为何要给微电影取名《花开有时》,何伟娜笑了笑说:“人们想到花就会觉得美好,这也是我们想传递的价值观:无论婚姻的过程几多曲折,但只要携手克服,终将迎来像花开般的圆满结局。毕竟,结婚本应是一件充满幸福与希望的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农村地区怎样解决“娶不 起”难题—— 大庄村的彩礼之变

音频:AI生成

监制:朱一鸣 编辑:杜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农民日报 incentive-icons
农民日报
最新鲜、最全面的三农资讯
14708文章数 206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