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托尔马乔夫宣布:俄罗斯全年征兵制法案通过了,2026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绝非简单的流程调整,而是俄罗斯为填补前线人力黑洞,把整个国家的人力、财力彻底绑上战车的明确信号。
千万别被“全年征兵”的说法误导,它并非真的全年往战场派兵,而是把体检、登记这些以往集中在春秋两季的流程拆分成一整年完成,士兵派遣仍保留春秋两次常规时段。
提出法案的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对外说是“分摊兵役部门压力”,但前线的消耗早把这话戳穿了。
2024年俄罗斯春秋两季征兵近28万,可到年底现役扩编至150万时,仍有50万的缺口,这才是法案加急通过的真正原因。
这场战争的人力消耗早已超出常规。乌克兰情报部门统计,俄军在2025年的伤亡数字几乎与同期动员人数持平,意味着刚补上去的士兵,转眼就可能倒下。
为了凑够人头,俄罗斯的征兵标准一降再降。
2025年的动员兵里,出现了无家可归者,甚至有需要持续医疗救治的非适役人员,部分地区的体检简化到近乎“来者不拒”。
在远东的萨哈共和国,征兵缺口高达40%,雅库特、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的年轻人纷纷逃离家乡,不愿为远方的战事送命,曾经几天就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得耗上一个月。
本土兵源不够,就把目光投向控制区和境外。2024年赫尔松地区有200名乌克兰青年被强征入伍,这些“忠诚度”存疑的群体被推上前线,本身就说明兵力紧张到了极限。
外籍雇佣兵更成了重要补充,乌克兰情报部门披露,已有数百名哈萨克斯坦雇佣兵在俄军服役,其中至少270人死亡或失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劳工也被高额报酬诱导签约。
俄罗斯甚至专门出台政策,允许独联体国家公民服役满3年就能拿国籍,想靠这种方式吸引更多外来兵源。
有趣的是,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发现,反倒暴露了双方共同的困境。在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关键区域,阵亡的外国雇佣兵数量占比高达62%,远超乌克兰本土士兵。
乌克兰同样在靠外籍兵续命,这些来自哥伦比亚、法国、波兰的人,多是被月薪3400美元的诱惑吸引而来,却在俄军火力下成了炮灰,英国雇佣兵的死亡率已达20%。
两边都在靠“外人”填窟窿,只是俄罗斯用制度把这种补充常态化了。
为了让士兵愿意上战场,俄罗斯把钱当成了重要诱饵,但这种激励透着明显的地域撕裂。莫斯科的合同兵一次性奖励能到190万卢布,相当于当地居民两年的收入,而达吉斯坦等地只有50万,差距近4倍。
秋明州更是开出300万卢布的地方补助,可与之对应的是,部分地区的抚恤金从300万砍到80万,这种“重招兵轻抚恤”的做法,让不少家庭寒了心。
强制手段早已成了征兵的底色。2025年10月全面升级的电子征兵系统,能直接把通知推到公民手机上,30天内不到场,银行账户、驾照就会被冻结。
从2023年起,适龄男性只要收到传票就被禁止出境,想逃都没门路。
但即便如此,反抗情绪仍在蔓延,士兵母亲委员会公开质疑征兵的合法性,社交媒体上满是年轻人的焦虑分享,有人说自己带着腿伤的医学证明,还是被威胁要判刑。
这场人力争夺战,正在掏空俄罗斯的民生根基。2025年俄罗斯的国防支出占比已经达到GDP的6.5%,相当于每花三块钱,就有一块用在军事上。
与之对应的是,公共医疗预算同比下降12%,而战场上源源不断的伤病员,正让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
劳动部长更是在普京面前直言,到2030年俄罗斯将面临1100万的劳动力缺口,七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空缺。
西伯利亚的铁矿场开出双倍工资招不到矿工,只能请65岁的退休工人返岗,连生产导弹的兵工厂都缺年轻技工。
关键是,这个法案还没走完完整流程,按照俄罗斯宪法,征兵相关法案需要联邦委员会审议通过,最后由普京签署才能生效。
目前虽然杜马三读通过,但上院的审议时间和总统的签署计划都还没披露,这意味着法案可能还会有小幅调整,比如细化豁免条款,但核心的兵源补充目的绝不会变。
从2024年把征兵年龄上限提至30岁,到2025年扩编现役至150万,再到如今的全年征兵制,俄罗斯的每一步调整都在回应前线的消耗。这场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双方社会耐力的比拼。
乌克兰靠“抓壮丁”和外籍兵续命,俄罗斯则用制度把征兵变成日常,可最终的代价,都要由普通家庭来承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